贵山贵水,福泉福地,福泉是一座古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被誉为“中国古代军事防御”的绝妙之作,福泉古城墙有着“贵州八达岭”之称美誉,站在古城墙上,就从这儿开始一起去追寻历史的足迹。
临近新年,清晨的古城,焕发出新的生机。石板路边青苔上的露珠晶莹剔透,古寺青瓦上的鸟巢暖意融融,仿佛在诉说着古城的美好与宁静。
古城如画,古韵犹存,每一个角落,每一处建筑,都充满了深厚的人文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韵味。这里的一砖一瓦,尽收眼底,时光仿佛在每一砖每一瓦间流淌,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01
“一城一山一峡谷,一神一仙一福地”是福泉2300多年悠久历史孕育出的多元文化底蕴。福泉古城文化旅游景区,位于贵州省黔南州福泉市市区,属国家4A级旅游景区。福泉古城是一座拥有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它同时也是贵州著名的道教文化圣地。融三丰文化、商圣文化、太极养生文化于一城,集峡谷观光、养生度假、休闲娱乐于一体,文化灿烂,风光秀丽。
在“蒲氏刨汤腊肉”非遗传承人蒲江林的带领下,我们一起来到了福泉古城。在岁月的长河里,古城犹如一个悠然的智者,静静地诉说着千年往事,任时光荏苒,风华绝代。
古城的风,轻轻拂过脸庞,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每一寸土地都充满了灵气,让人心旷神怡。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在向人们诉说着古城的神韵,同时也给这个“刨汤腊肉”多了更多文化底蕴。
02
一路上,蒲江林给记者介绍,古城的点点滴滴,历史文化名城,转而回到了“刨汤腊肉”体验店,介绍到了蒲氏刨汤腊肉制作过程,传统制作技艺,更进一步的了解非遗传承的意义,蒲江林成立了“贵州锡江刨汤餐饮文化管理有限公司”,用于“福泉道坪蒲氏刨汤腊肉制作技艺”的保护和传承;投资的腊肉加工厂获“非物质文化遗产工坊”授牌。
同时,蒲江林在福泉古城景区打造了“贵州刨汤腊肉”体验店,开发了“刨汤”系列特色餐饮菜品,体验店获得“生态黔南菜”示范店、“黔南特色菜系”品牌门店等称号。
“刨汤腊肉”技艺传承人蒲江林说到:“自己是蒲氏刨汤腊肉的传承人,通过祖辈们口传身授传承了腊肉的制作技艺,选用农村山区生长的土猪,采取独特配方和佐料,用青杠柴慢火熏烤,加工出来的腊肉色泽暗红、油而不腻,形成了蒲氏一族独特的腊制作技艺。由于配方独特、原料优质和工艺考究,最终传承了较为完备的蒲氏刨汤腊肉制作技艺”。目前,生产有刨汤腊肉、刨汤香肠、刨汤猪脚,刨汤排骨等系列产品,总结提炼出“刨汤腊八件”。
03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质以诚为根”。要说到“食”啊,那就不得不提福泉的,“刨汤腊肉”了,这里说的“刨汤腊肉”专指一种传统腊肉制作技艺,全称是“福泉道坪蒲氏刨汤腊肉制作技艺”。
有史以来记录福泉历史的最早通志《平越直隶州志》风俗篇内就有关“腊肉”的食用记载,‘十二月二十三四日,送灶以后,或自宰琢,或买肉于市,以作盐腊,在家礼篇记载,庖人納羹饭于东房主妇率诸妇和羹实于铏,实饭于敦,出荐于案,及腊肉炙胾’经过了数百年,甚至更久的历史沉淀,这种方式演变成了今天的一种传统习俗。
04
2022年1月4日‘福泉道坪蒲氏刨汤腊肉制作技艺’列为福泉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2022年12月31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味道》栏目《家乡好风味》,详细介绍了“刨汤腊八件”的制作过程。作为贵州地区地方特色的传统美食受到了央视总台的点评。
2024年1月22日“刨汤腊肉”获得了新的身份,成为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式列为“黔南州第六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05
福泉市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技艺。其中,蒲氏刨汤腊肉作为当地的特色美食,在生产过程中继承和发扬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它独特的腌制技艺、特殊熏烤方式赋予了“刨汤腊肉”独特的风味,也为其生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独特的腌制技艺,让刨汤腊肉的品质得到了保障。通过精心挑选原料、严格控制腌制时间和温度,使得刨汤腊肉在保持原有肉质鲜美的同时,更加入味。这种独特的腌制技艺是非遗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刨汤腊肉区别于其他腊肉的关键所在。
特殊的熏烤技艺让刨汤腊肉肉质更加松软、口感更加丰富。这种传统的熏烤技艺不仅为腊肉带来了独特的香气和风味,也使其营养价值得到了提升。
手工制作:刨汤腊肉的生产过程中,从原材料的挑选、茶叶,高度白酒,甘草,草果,腌制到熏烤,每一道工序都由经验丰富的工匠手工完成。刨汤腊肉的低盐制作方式保证了腊肉独特的品质和风味,也为其注入了更多的人情味和传统文化的内涵。
06
在非遗技艺的助力下,福泉刨汤腊肉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近年来,福泉市政府加大了对非遗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力度,推动了腊肉产业的转型升级。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刨汤腊肉产业引入了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福泉市政府还积极拓展市场渠道,通过举办美食节、文化展览等活动,提升了刨汤腊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此外,当地政府还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将现代科技与传统非遗技艺相结合,开发出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例如,一些企业利用真空包装技术延长了福泉腊肉的保质期,使其更易于运输和销售,满足了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需求。
在政府的支持和市场的推动下,福泉的刨汤腊肉产业呈现出了蓬勃的发展态势。同时,已经走出贵州,走进了全国各地的超市和餐馆,成为了备受消费者喜爱的特色美食之一。
福泉的非遗技艺为当地腊肉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通过继承和发扬传统的腌制和熏烤技艺,结合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和市场拓展策略,福泉腊肉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在未来,随着非遗技艺的不断创新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福泉腊肉产业有望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07
由于福泉市重视历史文化、非遗文化、民族文化打造,2023年,福泉市也成功创成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福泉市将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深挖其文化内涵、产业前景、经济价值,重点开展“技艺认定”和“工坊打造”。
为加快推进“非遗”技艺的产业化发展,蒲江林注册了“刨汤”腊肉商标,投资建设了腊肉加工厂,并成功挂牌了“非遗工坊”。
近年来,“非遗工坊”的订单大增,蒲江林却丝毫不敢大意,正在抓紧寻找生猪供应源,为确保使用原生态的土猪肉,他与福泉当地农户签订了生猪收购协议,村民用熟食喂养,他保底收购,每年向当地群众购买生猪,既保证了原材料供应,也有效助力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08
福泉市的地方特色美食,集独特的风味和深厚的文化于一身。它不仅是一款美味佳肴,更是一种生活习俗,一种传统文化的体现。蒲氏刨汤腊肉集独特的风味和深厚的文化于一身。
福泉的蒲氏刨汤腊肉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美食承载着人们对故乡的深情厚谊是一个地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承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更是一种对祖先智慧的致敬和延续,通过代代相传承载着人们的情感纽带,将这种情感延续给下一代。
美食的传承也有利于保护和传播地方特色文化,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风土人情和饮食文化,而这些特色是美食传承的核心内容,只有进行传承,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知我们的文化底蕴。
尽管时代在变,社会在发展,但福泉的蒲氏刨汤腊肉却依然保留着它原始的味道和独特的风味。这不仅是对食物的尊重,也是对历史的尊重。
在品尝蒲氏刨汤腊肉的同时,我们不仅品尝到了美食的美味,还品味到了福泉的历史和文化。让我们共同期待这场非遗的盛宴,期待每一次与蒲氏刨汤腊肉的家乡美好邂逅。
美食传承与创新是一个有机的过程,传承保留了传统的美食魅力,创新则使其与时俱进。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既保护了传统文化,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提高了地域文化的影响力,让我们一同传承和创新,将家乡的美食传递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品味家乡的美丽、魅力。(图/郭翰 文/陈雪琴)
来源:看见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