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中的逐青桥


校园一景之逐青桥

逐青桥,位于郑州高新区行知中学校园墨池上。桥名源于毛泽东《七绝·呈父亲》一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一座逐青桥饱含了学校对行知学子一心向学和志在四方的期待。

丁紫钰,行知中学七年级六班学生。她活泼开朗,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成绩优异,兴趣广泛,曾荣获主持、朗诵、小记者证等诸多奖项。面对未来,她始终坚信:“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不断地挑战自我、完善自我,铸就更好的自己。”   

行知校园环境优美,且富有文化底蕴。逐青桥的得名既体现毛泽东向学立志的精神,更蕴含着他勤俭节约的清廉品德。

毛泽东始终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一员,从不要求任何特殊待遇,终身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他的饮食可谓简单随意,一日两餐或三餐,粗茶淡饭,不吃山珍海味。吃饭时不小心掉到桌面上的饭粒,他都一粒粒夹起,送到口中,从不浪费。他常说:“我们国家还不富裕,人民群众生活还有一些困难,我吃那么好,心里不安呀。我吃的饭菜很好了,什么时候中国的老百姓都能吃上四菜一汤,那该多好。”他的衣服鞋帽,许多都是补了又补,一件睡衣打了73个补丁,一条毛巾被也打了54个补丁。

勤俭节约的思想与风范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披荆斩棘,最终带领人民战胜贫穷、走向富裕。

责编:张伟

图文:贾士卿

编辑:王淑阳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