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观新闻记者 卢文军 通讯员 朱付康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新文科专业亟需培养满足时代需求、跨界融合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近年来,郑州轻工业大学高度重视新文科建设,大力支持新文科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其中,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副主任刘芳宇老师主持的省教改项目《面向国家创新高地建设的新文科人才规格需求调查与能力图谱构建研究》,以构建系统化、科学化、时代化的新文科人才能力图谱为核心,取得了创新性研究成果,对细化新文科人才能力标准、优化育人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该项教学研究成果已经应用于郑州轻工业大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等新文科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取得了显著成效。基于实践经验的不断总结,该模式趋于成熟与完善,正在向更多的学校和新文科专业推广应用。课题组日前在跨校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上,就该项研究成果向河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师生们进行了汇报,得到了高度认可与评价。

首先,课题组构建的新文科人才能力图谱与新文科精神内蕴高度契合。通过刘芳宇老师在交流会上的发言,课题组基于洋葱模型的创新,勾勒系统性、层次性和动态性的新文科人才能力图谱:从内到外分别为核心素养(创新能力为内核)、通识能力、专业能力,层层包裹;自然路径、协同路径和创新驱动路径分别主导不同阶段“洋葱模型”的动态演化,实现新文科人才能力的迭代更新与持续提升。

其次,新文科人才能力图谱成为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目标和突破口。例如,刘芳宇老师在《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中,遵循能力图谱结构特征和动态演化规律,细化经管类学生能力要求,探索研究性教学模式,有效破解无法准确识别学生需求、浅层学习信息未内化成知识,内化知识未转化成智慧及“断点式”学习无法实现“阶跃式”的成长等教学痛点。省级思政样板课负责人刘宁老师的《新制度经济学》课程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不断优化教学设计,融入思政元素,创立“树人课堂小剧场”,把产权理论、交易费用等抽象化的理论转化为学生的话剧表演,全方位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郝宏杰老师在《文科实验室建设赋能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研究和实践中,围绕学生能力素养提升需求,重视社会发展前沿的链接,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及“虚实弥合、实时交汇”实验教学场景营造。

最后,学生的优异表现是新文科人才能力图谱的最直接体现。从在座学生们的交流情况来看,新文科人才能力图谱主导的新培养模式下,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和素养更加明确,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等教学安排更加合理,学生成长更加符合客观规律,大部分学生都参与了挑战杯、学创杯等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并取得了国赛或省赛一等奖优异成绩。

新文科人才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复杂的过程,尤其是作为最内核的创新能力需花费更多时间与精力锤炼习得。通过跨校交流会等方式,课题组围绕新文科人才能力图谱展开了充分地研讨交流,进一步精炼了优秀教育成果的必备要素,并不断强化教学成果培育的总结与凝练,积极推动成果的实践应用,共同谱写新文科教育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