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郑州 7 月 5 日电(通讯员 陈卓)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总和生育率已经开始步入超低生育率水平行列,其中“一孩”生育率跌至 0.5。 在全面“二孩”、“三孩”政策的推行下,我国育龄妇女的生育率依旧较低。为进一步掌握乡镇居民生育意愿以及对生育政策的了解程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育见未来”调研实践团立足城乡差异视角,在进行过城市居民生育意愿调研后,于 7 月 4 日前往孟庄镇开展实地调研。
想要真正获取居民意愿的一手材料,真正获取当下乡镇居民的生育观,为国家未来生育规划发展突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就要深入基层,开展实地调研。实践队选择孟庄镇作为此次目的地,在抵达孟庄镇后,采用分组行动的方式,自由结合成三个小组,以座谈、问卷、采访等形式在不同居民区分开展开实地走访。在走访中不难发现,社区内年轻人较少,大多为老人和儿童,实践队员们面向不同群体,进行不同的问题访谈。例如,对于采访对象为老年人时询问他们想要几个孙子、子女是否进城务工、孙子孙女的养育情况以及花销等;针对年轻人,询问其是否有孩子,是否还有再生育的意愿、生养孩子过程中那种因素占比较大;对于小朋友而言,询问其家中有几个兄弟姐妹,想不想要弟弟妹妹以及原因。
实践小队每个组均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层次的居民做了采访,在经过被访谈人同意后进行拍照、录像等记录。在采访小朋友的过程中,实践队发现大多数小朋友都有哥哥姐姐或者弟弟妹妹,多至三四个,少则一两个,原因是父母怕其孤单,对于是否还想有一个弟弟妹妹,他们的回答大多是不愿意。多数已婚人员表示不愿再生育的原因是年龄较大,在采访未婚居民时,她们表示更倾向于生育一到两个孩子。综合来看,乡镇居民大多保持传统的生育观念,部分,特别是年轻人的生育观念发生了显著转变。
想要更加深入地了解乡镇居民们的生育观念以及对生育政策的了解程度,实践队员们在与社区负责人取得联系后,向社区内居民发放问卷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居民们大都认为经济因素是影响生育的因素。在城市居民问卷调研中,很多父母表示在生育子女后,需要照顾孩子的成长,导致他们不能有自己的时间去工作。与此不同的是,乡镇居民家中基本上都有可以帮助照看孩子的家庭成员,且大多是自营门店,有较大的自由度。而主要问题是经济发展等带来的教育与生活成本的提升,其中一位在照看六岁女儿的母亲表示,在生养孩子过程中,花费最多是衣食和医疗,小孩子抵抗力差,遇上生病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就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调查样本主要包括三种年龄群体,分别为 25 岁以下青壮年群体,25-30 岁青年群体 30-40 的中年群体以及 40 岁以上的中年群体。从职业分布来看,居民中以农民和工人为主,教育水平为高中及以下,大专、中专。其中大多数人对于国家政策补助、“三孩”政策不甚了解。六十余份问卷,反映了孟庄镇居民的生育意愿以及生育政策的真实想法。
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城市化和现代化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育价值观,是制约其生育的重要因素,以“传宗接代”具有使命感的核心的传统生育观正在发生转变为以充实家庭生活和情感慰藉为核心的现代生育价值观。生育价值趋于个体化、多元化和现代化。如今青年更追求开放、平等、和谐、自由的生育理念,而快速城市化也给现代青年带来各方面压力,生育动力存在提高难的问题,为未来发展道路提供新的方向。
通过此次实地调研活动,实践团成员进一步认识到当前生育观念的现状以及其背后原因。在城乡结合对比中,也感悟到了城乡差异化带来的不同生育观念意识。想要改变居民当前的生育意愿,就要从背后的影响因素着手,激发居民生育意愿,就应该让居民卸下重担。比如,对于一些经济条件较差、没有能力养育多个子女的农民家庭来说,就可以适当给予经济补偿。加大对于生育政策的宣讲,让“三孩”政策真正做到推门入户,同时搭建生养孩子的帮扶与保障体系,从而促就幸福家庭与和谐社会。

育见未来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育见未来”城乡差异视角下生育意愿调研实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