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讲】
róng zhǐ ruò sǐ yán cí ān dìng
容止若思 言辞安定
字形的演变及基本字义
“容”,本义是:在洞穴或地窖储存东西,即容纳。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盛也。在这里作名词,有仪容、容貌、容额等意。“容”作形容词时,有从容、适宜等意。
“止”,本义是: 脚印。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 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树木的根和人的脚都属于下基。“止”在这里是举止的意思,举止是指人的姿态和风度,日常生活中的一抬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概括为举止,举止是一种不说话的语言。
“若”字的甲骨文写法
“若”,甲骨文(见上图)就像女子在梳理头发,有理顺、顺从之意。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 择菜也。引申为:选择。“若”是个多音字,在文中读ruò,作动词,是如同、像的意思,也作代词、连词、名词、助词用。读rě时,作佛教用语,“般若”即智慧。
“思”,本义是:用大脑思考,用心感受。“思”字上面的“田”其实是“囟”,“囟”是婴儿头顶骨未合缝的地方,也就是脑门儿;下面为“心”,古人认为心脑并用产生思想。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容也。“思”是个多音字,读sī,作动词时,有思考、想、思念等意;作名词时,有思想、心情等意。读sāi时,作形容词,多胡须的样子。
“言”,本义是:鼓动舌头说话。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直言日言,论难曰语。含有“言”的字多与说话或道德有关。在文中,“言”为动词,意为说话、谈论。
“辞”,本义是:大人或是法官听取诉讼双方的陈述与辩论,理清案情。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 讼也。在这里与“言”并列,指措辞用语。中国古代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体裁也叫赋,或辞赋并称。
“安”字的甲骨文写法
“安”,从甲骨文字形(见上图)可以看出,女子待在房里,安全放心本义是:安定、安稳。“安”在《说文解字》的解释是: 定也。
“定”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 安也。“定”与“安”互解,从“定”字的字型也可以看出,是在外奔波的人回到了房里安居的样子。“安定”在这里是指沉稳、平静、淡定。
“容止若思,言辞安定。”出自《礼记·曲礼》:“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容貌恭敬庄严,举止沉静大方,若有所思,也就是说,言谈举止要端庄、端正、大方、从容,雍容典雅、沉静安祥、若有所思。“言辞安定”是“容止若思”的表现。言为心声,所有的言辞都发自于内心,只有内心有敬才有重,有重才有安,有安才有定,重在一个“敬”字。比如说孝道,对父母能够做到早晚问安,端茶倒水,衣食住行都能够安排得非常好,如果内心没有敬,就不是真正的孝道,而是走程序。《论语》中说:“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观其容貌,察其言谈举止,就知其心中是否有敬。“容止若思,言辞安定。”是修为的结果,是君子的风范。如果一个人眼神飘忽,言语轻浮,举止无措,归根结底是少了敬畏之心,心中无敬,也就无从讲“礼”了。孔子在《论语》里说:“经礼三百,曲礼三千,一言以蔽之,无不敬。”如果一个人心中无敬,一切礼数在其眼里就变成了繁文缛节,一切都变成了装饰品、表演,就失去了意义。
《千字文正讲》
《千字文》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独特的地位,被公认为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儿童启蒙识字读物,也是成人进德修业的必读之书。本书原文采用由南北朝时期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的有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精思巧构,音韵谐美,通篇以儒学伦理为纲,字里行间无不蕴含天地之道与为人处事之理。本书作者精通中国古典,讲解生动形象,文字简洁,很有可读性,无疑将推动国学的传播与普及。

齐济
齐济官方正观号
最新评论

VIP-0187
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