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今天的登封市告成镇,大禹定都于此,称为禹都阳城。大禹铸九鼎,划九州,统领天下的王都之地。阳城类似于现在的故宫吧。
(禹都阳城)
周时,周公在此测量天文,安放日晷,阳城为古京师洛阳的东部屏障之一。
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西汉武帝刘彻游嵩山,正式设立崇高县,为奉邑。
后魏时,设置阳城郡,管辖阳城、颍阳、康城(告成以东及禹州市以西)3县。后又置中川郡,管辖湮阳、颍阳2县。
隋大业初年(605年),改为嵩阳县,属河南郡。
唐天册万岁二年(696年),武则天“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而得名,封祀嵩山,改嵩阳县为登封县,阳城县为告成县,后又置武林县。
自此之后,因为女皇的册封,登嵩山,封中岳,登封县一直沿用至今;阳城是当天下山后所有仪式收尾的终点。阳城自此改为告成。大功告成之意。
当天72岁的武则天一定累坏了吧,登上峻极峰,金册祈祷国泰民安。还有到阳城收尾,结束仪式,当天的嵩山一定人山人海,彩旗招展,伟大而高龄长寿的女皇不是一般人可以看见的,方圆百里的百姓一定自带干粮到上脚下翘首以待,期待一睹圣颜。
陪同的官员肯定在兴奋中也非常紧张。安保工作应该滴水不漏吧。峻极峰到阳城这段路上,穿着金甲的卫士一定非常的骄傲。
能参与这样的国家大事,所有人都会即紧张也兴奋,这是每个到场的人的荣光。
盛况空前,前所未有。
所有的仪式在阳城结束了,当天晚上女皇应该住在阳城的行宫中,肯定为谋划多年的仪式完美收官沾沾自喜。
从690年女皇登基,顺利的将都城迁到洛阳,改东都洛阳为神都洛阳。执政6年来,国家风调雨顺,逐步强盛,万国来朝,女皇肯定认为她完美的继承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她住在由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的帝王商汤所立的都城西亳,在她的手上变成了神都洛阳。摆脱了长安权贵老臣的指指点点,估计她日日安睡吧。
同时30年前,666年正月初一,将她从泥潭中捞出来的丈夫李治登泰山祭天,正月初三,她率领后宫与百官祭地。尽管从三个月前,几万人来泰山的途中,就不断有百官向李治报告,这样不合礼制。但是女皇的枕边风将李治说服。正月初三,当时的皇后武则天一定激动坏了,在祭地的同时,她真的做到了超越当时所有的女人,她开辟了新时代,她为后续逐步揽权执政打下了无比的威望。
30年过去了,至696年,李治已经升天13年了。她独扛大旗,屹立不动,其中肯定也有很多个不眠之夜。
30年前继泰山封禅之后,再来一次中岳封禅。女皇的确超越太多太多。
华夏自古以来传说,当年盘古大神在完成开天辟地之后,他的头化成了东岳泰山,腹部化成了中岳嵩山,左臂化成了南岳衡山,右臂化成了北岳恒山,两只脚化成了西岳华山。因此泰山是盘古头化成,理所当然是五岳之首。
女皇起初以弥勒佛转世自称,龙门石窟的壮观,现在人世人都叹为观止,继696年中岳封禅后,女皇经常到中岳小住,她应该在中岳找到了归宿,在做弥勒佛的同时,修行道家学术,公元700年的再次祭天金箔记录了这些历史。由此也造就了历史上几乎是唯一的中岳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独特人文景观,内涵深不可测。
自此
阳城改为告成
阳城二字逐步被世人模糊了
阳城的荣耀被女皇所覆盖,大禹的都城模糊了,这里曾经是太阳居住的地方,是华夏正式成立的地方,是铸成九鼎,划成九州的指挥部……
大禹的阳城被女皇改成了告成
阳城在岁月中逐步模糊……
但他一直都在那里,他从未改变。
周公在为他证明, 元代郭守敬在为他证明。
中国最古老的天文台---观星台在为他证明。
大约始建于1276年,据说首创者是三千多年前周朝的功勋人物周公姬旦,创建者为中国元代著名的天文学家郭守敬。1961年即被国务院第一批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即使被日军炮弹所伤依然顶天立地。
为什么周公要在阳城设置测景台呢?
周公测景台,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古迹的一部分,中国最古老的道教建筑遗址。
据《周礼》记载,西周时,周文王第四个儿子周公姬旦在营建东都洛阳时,在这里垒土圭,立木表来测量日影定出二十四节气。到了唐开元十一年(723年)著名的天文学家一行进行天文观测时,命南宫说仿周公的土圭木表换成了石圭石表,距今己有1200多年的历史。
周公测影台通高3。91米,由石圭和石表两部分组成。俗称“无影台”,又名“八尺表”,是中国古代立八尺圭测量日影、验证时令、计年的仪器。用青石制成,石柱为表,台座为圭。 表的顶端为屋宇式盖顶,南刻“周公测景台”字。
周公住在洛阳,洛阳没有地方建测景台嘛?为什么要在阳城建。因为周公在这里取走了一批东西,商朝灭亡时,周朝登场,周公拿自己的东西天经地义,这些东西是大禹的,是大夏的……
(周公测影台)
九鼎
周公为证周朝受命于天,将九鼎迁至洛阳,史称定鼎洛邑。九鼎一定放在类似于故宫太和殿这样的场所,在夏商周之间证明王朝的合法更替。
周公取走了九鼎,出于对大禹的崇拜,设置远古的礼仪,设置测景台。岂止测景台那么简单,那是定海神针,那是最高礼仪的远古崇拜。景区导游说周公在这里测量太阳的光阴,也对,但是大禹阳城的九鼎放在哪里呢?
整整齐齐的放置在测景台的四周吧,这里就是天下的王城,这里是太阳居住的地方,这里是大禹每日朝会的地方,是九鼎的家,是华夏中心的中心。
谓之:天下之中。
左传》中记载:
昔禹收九牧之金,铸鼎以象物,使人知神奸,不逢恶气。夏禹之时,令远方图画山川奇特之物,使九州之牧贡金铸鼎以象之,令人知鬼神百物之外形而备之,故人入山林川泽,魑魅罔两莫能逢之。恶气谓罔两之类。
可见,大禹铸造九鼎,并非之前传说的把天下的兵器都收集起来,而是由九州之官所供奉的,铸造的目的有点像现代的百科全书,将各地的奇特之事铸造在鼎上,让人们都能看到,到了各地,就不会猎奇,被没见过的东西吓坏。说白了就是各地的中央志,这也算是中国最早的书,起到的功用是教育启蒙。
从其功用上来看,大禹铸造九鼎是为了众人看到,因而不可能存在在王宫里,应该寄存在夏都的某一个公共广场,因而最早的夏都是九鼎的第一个寄存地点。
定鼎洛邑后,周朝一路走来,华夏繁衍生息,礼由周公所立,岁月匆匆,春秋来了,战国来了,公元前秦武王居然要挑战大禹的九鼎,还要龙文赤鼎,当场拜拜了。
华夏神器岂可亵渎。
大禹铸成九鼎时,赋予了他多少心愿,以求华夏风调雨顺,九州太平。夏商周三朝数代帝王将相向他顶礼膜拜。九鼎已凝聚天地精华,非秦武王可亵渎的。
(夏禹像)
岁月流逝中……秦王一直惦记九鼎,以证受命于天……公元前249年,秦灭周,占领了洛阳,九鼎从此下落不明,各种典籍众说纷纭。
史记曰,周鼎亡入泗水中,秦始皇过彭城,斋戒,欲出周鼎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不得。
个人理解华夏神器理应由吕不韦请回咸阳,珍藏于皇城祭祀之所……
秦始皇来了,秦始皇带着无尽的遗憾走了
秦二世来了,一闪而过……
刘邦来了……
项羽来了
子婴在位仅仅四十六天而已,他是无辜的,当他拜向刘邦的时候,我想他是平静的,大一统的秦帝国消失了……
大汉向我们走来……
从此九鼎在何处,已无从考证,肯定在华夏大地的某个神圣的地方……
没有人会将自己的宝贝随便示人,常人不知道他的踪迹也是正常的,如龙的传说一样,见首不见尾……
九鼎隐藏了,阳城还在那里,天地之中没有改变……
女皇为什么要在所有仪式的终点放在阳城?
因为她明白这里是什么地方,是她该来顶礼膜拜的地方,这样才能证明她成女皇,是受命于天。
周公测景台还在那里,周公的理由我想至此应该清晰了吧。
郭守敬的观星台还在那里。
郭守敬(1231年-1316年)。邢台县(今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人。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 。早年师从刘秉忠、张文谦,官至太史令、昭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事,世称“郭太史”。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郭守敬逝世,享年八十六岁。著有《推步》《立成》等十四种天文历法著作。
(观星台)
这样的太史令莫名其妙的跑到告成建个观星台干什么,元大都看不了星星嘛?
这是在永思大禹的仁德,
这是在传颂涂山氏姐妹的仁德,
这是在为华夏顶天立地,
向世人诉说这里是华夏开篇的地方,
这里是九鼎的家
阳城
太阳居住的地方
去膜拜吧,朋友
去感叹你脚下的土地吧
中原大地,每一寸都无比神奇
华夏九州,每一寸都不容有失
(登封嵩山莲花山)

修云悟道
阿拉丁健康科技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