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观新闻记者 谢鹏飞 通讯员 申晓医


从昏迷病危一个半月,到清醒、能自己走路,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人以爱心和技术,令家属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临近春节,不顾风寒,张女士推着坐在轮椅上的母亲,从家中来到了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郑大二附院上街院区)神经外科,是为了将一面新做的锦旗亲手交给自己的救命恩人。

两个月前,突发脑动脉瘤破裂、呼吸衰竭、急性心梗的张女士母亲,被送到省级医院神经重症ICU,经介入手术治疗后三天,家属想转回上街治疗。

经过多方打听,得知神经外科齐晓鑫大夫刚从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学习回来。家属找到了齐大夫,说明了坚决在术后三天要将病危昏迷的母亲转回来的原因。原来,病人在手术前,大夫告诉家属,就算手术成功,病人的死亡率也达到了40%,为了能多看看自己的母亲,所以坚持回到当地治疗。

神经外科齐晓鑫大夫接诊了病人之后,发现病人情况远比想象中严重。

患者75岁,多重基础疾病,心功能、肾功能、肝功能不全,Hunt-Hess分级4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时诱发急性心梗,在急需抗凝溶栓治疗时,却有出血性疾病;此外,在治疗期间还出现了严重的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多重耐药菌感染,常规抗生素无效,这可以说几乎是对病人宣判了死亡。

面对如此巨大的挑战,齐晓鑫及时与院里专家沟通、讨论,对患者制定周密的治疗计划。加强镇静镇痛,避免出现应激,降低脑代谢减轻脑水肿,稳定心率血压呼吸;及时腰池引流,尽快排出颅内积血,降低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的发生率;及时气管切开、翻身排痰、体位引流、纤支镜治疗,减少痰液聚集,控制感染;调整呼吸机模式及参数,尽快脱机。齐晓鑫守护在病房,每时每刻观察着病人的病情变化,不断调整治疗方案。在精心治疗和细心护理中,病人从呼吸机的调整到脱机,从肺部感染的控制、胸腔积液的引流、肺不张膨肺到感染治愈;从腰池引流血性液到透明脑脊液、从气管切开的拔管;从抗凝治疗的选择时间、剂量到颅内出血的控制,各项指标在一天天好转,病人症状在一点点减轻。

在不知多少个日日夜夜的坚守中,在神经外科医护人员及ICU人员辛勤的汗水和付出中,昏迷了一个半月的病人逐渐清醒了过来,在将近两月的时候,病人可以下床走路了。医护人员以过硬的技术和博大的爱心,从死神手中抢下了这条生命,挽救了一个家庭,看到了病人两个女儿开心的笑容。

高分级动脉瘤致死率致残率非常高。此例病人的成功救治,是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神外及重症团队长期在动脉瘤综合管理治疗上紧跟国内顶尖医院步伐前进的检验,为更多家门口的患者得到高质量的救治奠定了良好基础。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