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二七区樱桃沟街道通过多举措发展“微短剧+”模式,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推动文旅商深度融合发展。目前,樱桃沟街道现有3家成熟的微短剧拍摄基地,建成了20余种不同风貌的拍摄场景,累计已接待300多家剧组,日均接待剧组10余个。

“微短剧+文旅”打破樱桃沟单一文旅模式,文旅企业迎来“新生机”。今年,辖区内微短剧产业兴起后,瞻园、长安古寨等文旅企业顺势而为,通过场景创新与业态扩容,从过去单一的“仅接待游客”升级为集“餐饮配套、微短剧定制拍摄、剧组全流程服务”于一体的多元服务体,不仅重新点燃文旅消费热情,更推动客流量持续攀升,迎来发展新热潮。其中,瞻园深挖古典园林特色,改造古风微短剧专属拍摄场景,同时配套剧组餐饮、服装道具存放等服务,既满足剧组拍摄需求,又为游客提供“剧中场景打卡+深度文化游”的双重服务,真正实现“一址多用、业态互补”,让文旅资源释放更大价值。

“微短剧+乡村”激活樱桃沟乡村振兴新动能,实现闲置资源焕新。闲置6年的西岗建筑艺术体验园“重生”为“西港短剧影视城”,不仅填补了区域内专业短剧拍摄场地的空白,更让荒废多年的土地重新产生经济价值;袁河社区过去无人问津的闲置农房,通过改造成为微短剧拍摄所需的“乡村民居场景”,村民无需外出奔波,仅靠房屋出租就能稳定增收,实现“家门口赚钱”。同时,为适配微短剧拍摄需求,周边社区主动优化配套服务:小店升级剧组专属餐饮、民宿推出“拍摄+住宿”套餐、农家乐增设剧情同款农家菜,形成了“拍摄场景+配套服务”的完整生态。

为支撑“微短剧+文旅”业态落地,樱桃沟街道同步搭建配套服务体系:组建微短剧产业服务小组、挂牌社区联络站,梳理4大类20余种特色场景,建立动态资源库,培育“微短剧经纪人”,提供场地对接、备案审核、纠纷调解的一站式服务,让两种业态从“简单叠加”走向“深度耦合”,满足了短剧剧组在辖区内的一站式拍摄需求。

樱桃沟街道负责人表示,未来街道将持续推动“微短剧+”模式深入发展,助力“微短剧+文旅”产业链精品化发展。一方面,将进一步强化瞻园、长安古寨等文化标签,通过“微短剧+文旅”的发展模式,结合樱桃采摘季等文旅活动,打造独特的文旅IP。另一方面,将推出“短剧主题旅游路线”,推出短剧同款打卡地,让游客在旅游中感受文旅魅力,获得更加丰富的旅游体验。

记者 刘伟平 朱翔宇 通讯员 吕亚琦 文/图


统筹:赵青
编辑:康迪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