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解决部分企业对政策“不知晓”“读不懂”“不会报”等问题,实现惠企政策瞄得准、全覆盖、无死角,杜绝政策红利“看得见、摸不着”,今年以来,二七区工信局主动作为,精准施策,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打通了政策红利的“最后一公里”。
练好“内功”,以深学细研夯实政策解读根基。“打铁必须自身硬”。若想给企业讲明白,首先自己要学懂弄通。针对政策理解不深、把握不准的问题,区工信局将政策研学深度融入机关日常学习机制,搭建起“全员学政策、人人懂业务”的平台。一方面,持续开展“科长讲堂”,让机关业务科室负责人走上“讲台”,围绕企业关心的核心政策,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度解读,实现机关干部对惠企政策的“全员掌握”,练好政策宣讲内功。另一方面,建立“政策速学机制”,对省市最新下发的政策文件第一时间组织专题学习,确保政策把握的准确性与时效性。同时,各科室对照新出台的政策文件自觉认领任务,梳理分析现状,明确推进措施,建立任务推进台账,确保各项工作尽快落地见效。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4期“科长讲堂”,开展领导班子专场领学1次,后续将坚持政策研学常态化、制度化,让政策解读的“基本功”越练越扎实。
做优“外联”,以“首席服务”推动政策精准上门。政策分散、企业专业力量不足,是政策获取环节的另一大难题。区工信局积极践行“首席服务员”制度,把政策宣讲从“会议室”搬到“企业车间”。一把手带队,班子率先垂范,坚持周走访制度,带着“政策专属礼包”深入重点企业,面对面就“小升规”入统、“专精特新”申报、智能车间(工厂)建设、设备更新技改示范、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等国家、省、市、区各级政策,进行“一对一”的靶向宣讲和答疑解惑,对意向企业悉心指导,有效提升了政策申报的精准度与成功率。今年以来,指导企业申报省级各类奖补资金1740余万元;指导郑飞集团成功申报郑州市首批制造业中试平台;指导河南先宁新材料科技研究院申报生物医用材料创新任务“揭榜挂帅”;指导2家企业产品纳入《河南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2025年版)》;指导2家企业成功申报河南省数字化转型“小灯塔”企业……这种“上门问诊式”服务真正实现了从“企业四处找政策”到“政策精准找企业”的暖心转变,受到企业的普遍欢迎和好评。
搭建“平台”,以协同联动构建企业服务新体系。今年以来,区工信局依托部门联动平台,以政策宣讲为中心,向企业融资、用工、产销等企业运营全领域辐射,加快构建企业服务“一张网”,“全方位”赋能企业发展。今年通过部门联动发力,二七区累计组织银企对接会、用工招聘会、产销对接沙龙等主题活动45场,达成融资合作意向金额1.8亿元,帮助企业招聘各类岗位人员1500余人,促成10余家企业签订产品供销合作协议。依托“亲清在线”平台和企业意见直达通道,共接收企业诉求59件,涵盖政策咨询、手续办理、要素保障等方面,办结58件,办结率98.3%,企业满意率保持100%,真正让企业感受到政府服务有温度、有力度、有速度。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帆。下一步,区工信局将持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不断完善“研学—推送—解读—兑现”的全链条政策服务模式,积极搭建更广阔的政企沟通平台,以全方位、全时段、全周期的优质服务,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让更多企业懂政策、用政策、享政策,为二七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记者 刘伟平 朱翔宇
统筹:赵青
编辑:康迪
 
  iPhone版
                                        iPhone版  Android版
                                        Android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