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呀,不用出远门,在家门口就能吃上热乎又对胃口的饭菜;隔三差五就有医生过来给咱量血压、查身体,心里踏实得很;要是闲下来了,就去社区食堂坐会儿,和老伙计们喝杯茶、聊聊天,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舒坦!”说起二里岗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带来的便利,辖区老人李大爷的话里全是满足。近年来,管城区二里岗街道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品质化需求为核心,创新构建“四层资源整合”模式,打造街道级“一站式”为老服务综合体,探索出一条具有特色的为老服务新路径,让辖区老年人实实在在共享幸福晚年。

聚焦“基础保障”,筑牢服务“基本盘”

作为街道为老服务的核心枢纽,二里岗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始终把“保基本、兜底线”放在首位,通过整合自身服务职能,构建覆盖全面的“基础服务圈”。

精准对接需求。依托“三问驿站”(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常态化收集老年人诉求,建立“需求清单”“服务清单”“资源清单”三张清单,实现供需精准匹配。针对独居、失能等特殊群体,开展“一对一”需求调研,定制个性化服务方案。

做优普惠服务。统筹运营社区食堂,每日提供营养均衡的套餐,为行动不便老人提供免费配送服务,日均服务老人80余人次;组建专业助浴团队,配备防滑浴盆、移动浴床等适老化设备,每月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上门助浴服务,累计服务超500人次;联合志愿者队伍,定期为独居老人提供助洁、助购等服务,解决生活难题。

丰富精神生活。依托日间照料中心,设置书画室、棋牌室、阅览室等活动空间,常态化开展书法绘画、棋牌竞技、健康讲座等文化娱乐活动,年均组织活动24余场,参与老人超2000人次,让老人在互动中感受温暖、乐享生活。

链接“社会力量”,拓展服务“辐射面”

为打破服务资源局限,中心积极联动社会机构,构建多元参与的“协作服务圈”,推动服务从“基础保障”向“品质提升”延伸。

引入智能平台提效。与家事速配智能化社区服务平台合作,开发线上服务小程序,实现家政保洁、家电维修、管道疏通等20余项服务“一键预约、智能派单、全程跟踪”,截至目前,线上平台累计接单量达200余单,服务响应时间缩短至30分钟内,大幅提升服务便捷度。

共建共享服务空间。将社区食堂升级为老人休闲交流的专属空间,在就餐时段外,定期举办“银发茶话会”“往事分享会”等活动,邀请志愿者为老人教授智能手机使用技巧,让老人在熟悉的环境中感受贴心关怀,成为老人们日常相聚的“暖心据点”。

撬动社会资源参与。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模式,吸引家政公司、社会组织、爱心企业等10余家机构入驻,提供康复护理、法律咨询、旅游出行等个性化服务。如联合家政公司开展“适老化改造进家庭”项目,为30户特殊老人家庭免费安装扶手、防滑垫等设施,让专业服务走进家门。

深化“医养融合”,织密健康“防护网”

围绕“健康养老”核心需求,中心与医疗资源深度联动,构建“医养结合”服务网络,实现医疗与养老服务“无缝衔接”。

完善健康服务体系。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在中心设立“健康服务站”,每周安排全科医生查房,提供常见病诊疗、慢病管理等服务;定期组织一次大型义诊,邀请三甲医院专家开展心脑血管、骨科等专科咨询,年均服务老人500余人次。

开通绿色就诊通道。为辖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实行“一人一档”动态管理;与辖区3家医院合作开通绿色就诊通道,优先为老人提供挂号、检查、住院等服务,累计帮助100余名老人解决就医难题。

强化日常健康监测。安排医护人员定期到中心查房,为失能老人提供康复指导;培训照料人员掌握基础护理知识,协助监测老人血压、血糖等指标,形成“医护+照料”的双重健康保障机制。

注重“赋能成长”,激活服务“内动力”

中心不仅聚焦老年人服务,更注重整合资源搭建成长平台,形成“老小咸宜、全民共享”的服务生态。

开展技能培训。联合教育培训机构开设电工、护理员等实用技能培训班,帮助有需求的中老年人提升就业能力;针对大学生和银发创业者,提供创业就业指导、管理咨询等服务,已累计培训各类人员300余人次。

组织公益互助活动。携手理发店、药店等10余家商户组建“爱心联盟”,每月开展义务理发、免费测血压等公益活动;发动低龄老人成立“互助服务队”,为高龄老人提供陪伴、代购等服务,形成“以老助老”的良好氛围。

丰富服务外延。将服务范围从老年人拓展至全年龄段居民,开设亲子活动、青少年研学等项目,让中心成为连接家庭、社区的情感纽带,全年服务辖区居民超2万人次。

如今,二里岗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已成为集服务、管理、资源于一体的“为老服务总枢纽”。下一步,街道将继续优化服务模式,拓展服务领域,让“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愿景在基层落地生根,在新时代重阳敬老传统中续写为老服务新篇章。

记者 冉红政 通讯员 朱姝晓 文/图


统筹:赵青
编辑:康迪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