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又是一年重阳至。重阳节不仅承载着“久久长寿”的美好期许,更恰逢秋冬交替、气温转凉的关键时节。老年人在参与重阳传统习俗时,既需贴合节日氛围,也要兼顾季节变化带来的健康需求。记者结合多位专家观点,为老年朋友及家庭提供一份实用的节日养生指南。

秋冬健康重防护

重阳节后气温骤降,专家建议老年人要特别注意防寒保暖。但穿衣并非越厚越好,最好采取"层层叠穿"的方式,便于随时增减。老年人的膝关节易受凉疼痛,出门记得戴护膝进行保暖,更要避免长时间蹲跪。

运动方面,专家建议选择在上午九、十点钟,待阳光充足、气温回升时进行。太极拳、八段锦、慢走都是不错的选择。专家提醒,老年人运动前要做好热身,运动强度不宜过大,以微微出汗、不过度劳累为度。雨天雾天和夜晚应尽量避免户外运动,可在室内进行适当锻炼。

秋冬是流感高发季节,老年群体免疫力较弱,尤其要注重防护。日常勤洗手、少去人群密集场所、出门戴好口罩,做好基础防护可以有效预防流感。医生建议,60岁以上长辈,尤其是有慢阻肺、糖尿病等基础病的老人,可以到正规医院接种流感疫苗,降低秋冬感染风险。

遵循习俗需适度

老人们常说"重阳登高,百病皆消",这其中蕴含着朴素的期许。但在登高“讨彩头”时,需以安全为前提。专家建议,老年人登高不必追求高峰,可结合自身血压和关节状况,优先选择坡度平缓、路面平整的路线。出行前要随身携带降压药、急救包,穿防滑鞋,最好和人结伴而行。若出现头晕、胸闷、关节疼痛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下休息,切不可勉强。

除了登高,重阳赏菊、品菊也是经典习俗。菊花虽有清肝明目之效,但菊花性凉,且秋季气候渐寒,中医专家提醒,体质虚寒的老人不宜过多饮用菊花茶。此时饮食宜多吃温润食材,如山药、南瓜、莲子等,少吃生冷油腻食物,可以有效保护脾胃。

与赏菊相伴的,还有重阳糕这一节令美食。沈大成糕团部第五代传人沈晓龙解释,重阳糕多以糯米粉为主料制成,口感软糯却不易消化,且含糖量较高。他建议老年人每次食用一小块,或和家人分食,同时搭配温开水或淡茶水软化糕体促消化。如果在家自制重阳糕,可以适当减少糖量。

暖心陪伴过重阳

在这个尊老敬老的节日里,子女的贴心关爱是给老人最好的礼物。子女们不妨抽出时间,陪父母聊聊家常,听听他们珍藏的记忆。在倾听时多些耐心,少些匆忙,让老人感受到被重视、被尊重。

关爱父母不仅在重阳节,更在平时的点点滴滴。日常生活中,子女可以细心观察父母的生活习惯,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比如检查家中的防滑设施,为父母准备一个稳固的脚踏凳;帮父母整理药箱,标注清楚用药时间和剂量;在父母手机里设置好紧急联系号码,教他们使用快捷拨号功能;陪长辈定期做体检,关心父母的健康情况。这些平凡的陪伴,就是最好的孝心。

(正观新闻记者 魏滢)


编辑:宋雨馨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