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共享经济的风吹进了菜地,“一犁春泥、一篮秋收”已成为现实。
近日来,武汉一社区居民分配菜地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每片菜地约20平方米,一年仅收费100元。众多网友直呼“羡慕不已”,“非常建议推广!”成为社交平台上的高频留言。该社区工作人员称,“象征性收点钱,是希望居民更珍惜土地,避免闲置浪费。”
从居民楼俯瞰共享菜地。(图源:九派新闻)
“共享菜地”大多位于离市区不远的城郊,其联通城乡、交通便利的优势,不但能够盘活闲置的土地资源,还凭借其独特模式——情感消费与体验经济相结合,能够带动城乡融合,以及周边旅游和经济的发展。
社区主动开荒和分配菜地,既体现公益性质,也彰显出社区治理的智慧与温度。划分出300多块整齐划一的菜地、公开抽签分配、附近几个社区共同管理,此举不但有助于破解“毁绿种菜”的治理难题,还催生出独特的“光合效应”——居民相互交流种植经验,增进了邻里感情;“小区后墙外焕然一新”,也改善了社区环境。
其实,“共享菜地”模式早有尝试,不少企业也躬身下场,但由于经验、时间等各种问题,很多菜园都开启了托管服务。租户交钱,经营者代管代种,难防成为变相的“高价买菜”,并非长久之计。
诸如举办各类活动提高吸引力、搭建“共享厨房”让绿色蔬菜无缝“上桌”、引入新技术新理念优化服务等等,未来,这一新兴模式仍需持续创新,探索出更多运营发展模式,既满足人们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让“自然园”变“幸福园”。乐见“共享菜地”在更多地方生根,开出共治共享的和谐之花。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编辑:任思凝
二审:王亚平
三审:王长善

本文(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