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出游,不少游客会选择为自己添置一份旅行险来为个人权利加上一层保障。而除了我们自行出资购买,以及景区、旅行社等文旅企业投保责任险之外,这几年也有地方政府出手,为游客的旅行保险买单。这样的保险适用于哪些意外情况?旅行险“自购”与“统保”并行的模式怎样让出游更安心、商家更放心?
湖北武汉黄陂区一家景区的负责人李鹏介绍,景区投保的责任险理赔条件是“景区有责任”,当地政府出资为游客免费提供的意外险,则可以覆盖更多情况:
李鹏:本来我们景区有公众责任险,加上政府买的这个意外险,游客来我们景区的话,相当于就是有双重保险。因为公众责任险赔付是根据责任比例来的,如果不是景区的全部责任,我只有50%责任的话,100块钱我只能赔50块钱给你。但是这个意外险,哪怕是由于游客自身原因发生的意外情况,景区没办法承担的话,这个意外险就可以承担。
黄陂区文化和旅游局为游客购买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以不记名方式投保。区旅游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在景区、博物馆等参观游览时常见的意外情况都可以得到理赔:
黄陂区旅游服务中心负责人:现在理赔的情况主要是意外伤害,比如说有的游客在景区游玩的时候被蜜蜂蛰了;有时候走路看手机不小心摔倒了;在游乐项目擦伤;跟小动物亲密时没注意被咬伤……
黄陂区从2018年开始为到当地的游客提供这种免费保险。文旅部门介绍,黄陂区2018年的游客接待量接近2000万人次,到2024年突破3000万人次。而通过与保险公司深化合作改进产品,政府出资购买保险的花费从最初的每年200万元下降了四分之一。
浙江宁波在2018年启动全域旅游综合保险服务项目,保费列入财政预算。除了由政府部门直接购买保险,对文旅企业购买的保险起到补充和兜底作用,还通过按比例发放补贴,鼓励文旅企业提高投保金额。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场管理处处长曹剑介绍:
曹剑:基本上我们都按照50%左右给补助了。比方说企业买100万元的保险,可能要付2000元,政府鼓励买200万元,可能要付3000元保费,但是政府补助1500。实际上保险的额度提高了,企业自己付出的成本降低了。
现在有一个变化就是政府买的保险额度比例在下调,企业在提升。今后发展的一个方向,就是引导、落实压实企业的主体责任。前几年我们在培养企业的习惯,从目前的实施情况来看,还是达到了预期,企业买保险的意识增强了。
对于提高保额会不会增加企业负担,宁波一家国有控股文旅企业的办公室主任孙怡表示:
孙怡:我觉得还好,因为我们文旅行业其实最终还是要服务游客的,他们的安全感就显著提升了。另外我觉得对企业来讲,因为有政府的兜底,我们的安全成本真的是降了,企业拓展新项目也有信心。
宁波市文旅部门介绍,有保险“兜底”,文旅企业抗风险能力得到提升,也有效减少旅游消费纠纷,节省行政和司法资源。
近年来,各地还根据文旅市场发展因地制宜与保险企业合作开发特色旅行保险产品,淄博烧烤、天水麻辣烫有食品安全责任险,到哈尔滨玩雪,去贵州看“村超”,也都有专属保险方案。
记者注意到,各地政府投保的旅行意外险,在具体内容上也有差异,或者经过变化调整。比如宁波的保障对象除了游客还有导游,保险责任除了普通意外事故、自然灾害引发的意外事故,又陆续增加了旅游时突发疾病、食物中毒、罹患甲类或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以及特大交通事故等情况。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编辑:程绮航
二审:李记波
三审:王长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