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雨织秋意,文脉润商都。9月27日,在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商都讲坛”,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特聘教授、知名考古学家何努先生以《商王朝国家认同观念的考古观察》为题,以“美食政治”为切入点,通过青铜礼器的考古实证,为现场观众生动解读了三千年前“大邑商”的国家治理体系与文化认同机制。
在商王朝,“大一统”的国家观念通过青铜礼器尤其是饮食器体系,得以具象化呈现。方鼎作为国之重器居于礼制核心,酒器、炊器、食器、盥洗器等组合依次排列,形成清晰的等级序列。青铜礼器体系不仅是“美食政治”理念下社会结构的缩影,更是权力秩序的物化表达;而纹饰与铭文作为辅助载体,共同构建并强化了商代的国家认同体系。
何努教授指出,商代青铜礼器体系是考察周边方国对中央王朝认同程度的重要标尺。以盘龙城为例,其青铜礼器的组合形式与纹饰风格均与商文化核心区高度统一,折射出强烈的文化认同与政治归属。相比之下,三星堆青铜器在部分器型与纹饰上可见中原影响,但其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器物组合、使用功能与祭祀体系,反映出三星堆在文化认同上保持着较强的地域自主性。
现场观众跟随何教授的讲解,仿佛回到那个礼乐初兴、神权与王权交织的青铜时代。互动环节气氛热烈,现场多位小学生踊跃提问,何教授耐心解答,这场跨越代际的对话,恰是文明薪火相传的生动写照。“商都讲坛”播撒文化的种子,续写传承的新篇。青铜时代已成回响,文明基因的传承融入血脉,“商城之心”脉动发出时代新声。
(正观新闻记者)
统筹:梁冰
编辑:蔡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