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至18日,第七届“中国服务”・旅游产品创新大会在焦作云台山举办。大会发布了第七届“中国服务”·旅游产品创意案例,包括11项年度案例和20项典型案例。其中,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凭“让文化活在当下” 的深度和“以小见大”的叙事策略,入选年度案例。以一座“城”,让年轻人爱上中原文化。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坐落于郑州向东20公里的中牟,占地622亩,4年间,这里已成为河南文化旅游的新地标。

走进幻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近百亩的景观农田。泥土之上飘着农作物的香味,四季轮转间,这里见证高粱的赤红火热,也守望麦田的一片金黄。这片土地在游客入园的第一眼,就给予持久的文化震撼。

15米高的夯土墙在苍穹下巍然矗立。白天,这面328米长的黄色城墙是可触碰的黄河文明;夜晚,则变成巨幅动态画卷,《清明上河图》在激光投影中徐徐展开,极具烟火气的古人市井图景扑面而来。

幻城内,56个迷宫般的院落以中国古代“里坊制”为规划起点,21个剧场藏身其中。“这里不是景区,而是一个用戏剧包裹的时空之城。”导演王潮歌道出了幻城的本质。

“一粟孕万穗,黄土写春秋”,只有河南用播种麦子的方式播种文化。许多外省观众因为它首次踏上河南土地,自2021年开城以来,截至2025年上半年,已接待观剧人次超5000万,其中85后年轻群体占比高达85%,八成游客来自河南省外。

《李家村》剧场中,把麦子搬到了舞台上,厚厚的金黄的麦子铺满舞台,一群青年在麦场上翩翩起舞,表达对食物的敬仰,场面震撼人心。强烈的历史感和现代感的双向冲击,使戏剧幻城受到青年人的追捧。

“大剧+微剧”模式是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的一大创新。3个大型主题剧场通过聚焦核心文化符号,高投入制作,集中展现河南的厚重历史;18个小剧场覆盖多元文化细节,以碎片化形式呈现民俗、方言、传统技艺等,形成了“一步一景、一景一戏”的沉浸感。

“以小见大”是只有河南剧本创作的核心叙事策略,所有剧几乎都是谈生生不息的河南人,融入到日常生活和感情中,这种创作手法借助小人物、小事件,折射出中原文化、历史变迁、人性哲思等宏大主题。

通过对中原地区非遗的深入挖掘,结合现代时尚审美,只有河南将逐渐淡忘的传统非遗从历史的尘埃中掘出,化为可见、可亲、可参与的沉浸体验。景区创新搭建非遗市集、戏剧演艺、研学课程、原创活动四大载体,使非遗从静态陈列走向动态传承。

中牟正是“河南经验”的精彩缩影与前沿实践。它跳出传统资源依赖,以创意赋能与沉浸式服务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凭借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等顶级IP,将黄河文化转化为震撼人心的当代叙事,并以建业电影小镇、郑州方特旅游度假区等多元业态构建文旅集群;同时,践行“不让一个游客受委屈”的承诺,将服务融入从景区到全域的每个细节,用“戏中人”式体验和暖心保障让游客从“看过”变为“感动”。

记者 张朝晖 通讯员 李梦 徐少杰 文/图


统筹:赵青
编辑:李佳露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