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安部“净网-2025”严打网络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公布了一起虚假摆拍造谣牟利案件,视频账号“苏星颜努力中”、“小颜拼搏中”等,自今年6月14日起更新数十条作品,在所有视频中,该博主均身穿外卖骑手工服,哭诉“后悔没好好读书”、“凌晨四点送外卖”、“每天跑十几个小时外卖”等所谓悲惨经历,引发大量网民关注和讨论,然而其真实目的却是通过刻意摆拍悲惨困境等虚假视频,误导网民关注和同情,进而通过带货、卖课等方式牟利。

以“外卖骑手”身份引流摆拍 实际仅送10单

公安部网安局介绍,经核,网民“苏星颜”真实身份为杨某,于2025年3月24日注册成为骑手,截至目前,仅上线3天,累计送达10单,其中3月27日6单,7月5日1单,8月1日3单,其余时间均无上线跑单记录。

外卖平台相关负责人 胡靖海:我们是今年6月初的时候关注到的,身穿美团的外卖骑手工作服,以骑手的身份出镜,去谈自己跑外卖的悲惨经历,其中不少视频的浏览量都是超过10万+的。经过核实“苏星颜”也就是杨某,在3月注册以来只跑了10单,他没有实际从事骑手配送,而是通过骑手这样一个身份给自己的账号进行引流增量。我们也还发现“苏星颜”相关内容,包括IP,有高度一致性的其他账号。

自2025年7月下旬开始,随着谣言视频的热度增长,“苏星颜”发布了标题为《视频上了1000多万大热门,我究竟做对了什么》的视频,以“下单99元面膜附赠短视频课程”的套路,诱导网友添加其个人账号,购买课程。

经询,杨某为吸引眼球、获取流量,刻意摆拍悲惨、困境等虚假视频,误导网民关注和同情,进而通过带货、卖课等方式牟利。其发布的视频不仅严重损害外卖骑手形象,还容易误导网民,挑起公众情绪对立,扰乱社会秩序,对网络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外卖平台相关负责人 胡靖海:他们主要利用别人的善意去造谣,刻意去激化社会矛盾,严重抹黑了劳动者的形象。我们发现有团队扶持的痕迹,他们是以起号的方式,先把这个账号的流量搞起来,在流量产生之后,最终都会落到两个方面,第一个私域卖课,售卖关于自己的成功经验,所谓的账号起号方式;另外就是利用自己当前的流量进行卖货,成为网络主播的方式进行流量变现。

目前,山东青岛公安机关已对违法行为人杨某处以行政处罚。

网警揭秘摆拍卖惨牟利“套路”

公安部网安局介绍,违法行为人杨某的摆拍卖惨牟利“套路”分为三步:

  • 先摆拍悲惨故事,比如被扣钱、孩子生病陪送外卖、自己从站点离职被罚1500元、下雨天送餐差评等,误导网民关注和讨论;

  • 第二步,虚假视频流量高了后,立刻发“复盘”吸粉;

  • 第三步,就是引流到私域带货卖课。

更夸张的是,不同的人,不同的账号,演绎的确是同样的剧本,同样的套路。

业内人士:有网络博主为做火账号不择手段

在社交平台上,为了在竞争激烈的网络环境中快速脱颖而出,一些博主走上歧途,猎奇、套用剧本,甚至挑拨操控情绪,为做火账号不择手段。业内人士表示,除了虚假摆拍、挑动情绪外,常用的还有一系列博眼球的刻意炒作方式。

业内人士:

  • 第一种就是擦边,着装裸露;

  • 第二种传递不良价值观的,比如骂人的,拍一个场景两个人在对喷;

  • 第三种做一些惩罚,伤害自己身体行为的,比如打自己、喝辣椒水,挑战极限的,比如冬天穿个短袖到外面去。

如果短视频有流量,就开直播,通过短视频给直播引流;第二就是接广告;第三是带货,最终目的肯定是为了盈利的。比如一个实体店需要引流,就会拿着这些账号告诉他去做这些东西,如果我没有把你的店铺账号做起来,那也没事,我会在我有流量的账号上发布你店面的一些信息,给你店面做推流。

摆拍视频牟利催生短视频“起号”课程骗局

在此类案件背后,既有内容的批量炮制、借电商带货收割流量,也有账号的转手倒卖甚至打包兜售所谓的起号“秘籍”。而短视频“起号”课程骗局,也在这一链条中应运而生。

近日,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陆续以诈骗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对负责“推课”“开课”“售后”等不同环节的60余名涉案人员依法提起公诉。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部检察官阮晓宇介绍,被害人多是想把社交软件账号运营起来用于经营,却在这一过程中遭遇了诈骗。

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部检察官 阮晓宇:被害人会被一些主播所推销的课程吸引,对方会自称是短视频平台的官方客服人员,告诉被害人平台正在开展创业者扶持计划。学习平台官方课程后,可在短视频平台发布视频,开展直播带货,轻松就能赚到不菲的收入。被害人根据指引会进入一个直播间,并支付人民币2900余元的课程费。在经过几天的学习之后,发现自己根据课程指导发布的视频根本没有浏览量,更不用说变现赚钱。当被害人找客服申请退款时,客服不仅百般推脱,还会推荐被害人再支付799元升级会员,事实上升级之后也不会有任何的效果。

诈骗团伙一般是分为三个阶段的团队,首先是“推课团队”,然后是“课堂团队”,最后是“售后团队”。在案证据显示,“开课团队”既没有相关资质和专业老师,也没有真实教学和实际经营,只有诈骗客服在实际工作,诈骗所得除支出犯罪成本外,均被瓜分。

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部检察官 阮晓宇:大量被害人想靠自媒体拓展副业,却因轻信快速起号、保底收益等夸大承诺,缺乏甄别力,未获增收反成诈骗目标。在此郑重提醒,要警惕官方扶持、包赚不赔类宣传,如果对方声称交钱就能上热门、7天见收益、无风险退款等,极可能是利用大众急功近利心理的诈骗陷阱,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

如何治理网络博主虚假摆拍造谣牟利乱象?

该如何治理互联网博主虚假摆拍造谣牟利等乱象?法律专家表示,此类行为在逐渐蚕食健康向上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放任只会导致网络虚假信息的泛滥,甚至诱发各种群体性对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赵精武:平台应当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预防这类现象的蔓延,充分落实自身的主体责任。

  • 一是按照《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针对短时间流量激增的网络信息内容进行重点审核;

  • 二是严格落实网络实名制,持续优化和健全平台内部生态治理细则,特别是用户注册、账号管理、信息发布审核、跟帖评论审核等机制,避免违规账号通过“更换马甲”等方式躲避平台监管;

  • 三是优化信息推荐机制,建立健全人工干预和用户自主选择机制。

赵精武认为,监管机构除了需要持续督促平台充分履行网络信息内容审核义务外,还需要纳入重点执法事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赵精武:一方面,建立跨部门的协同监管机制,彻底切断黑色产业链,建立和落实政府、企业、社会、网民等主体共同参与的监督评价机制;另一方面,监管机构需要定期发布典型执法案例,为账号运营活动提供更为明确的规范指引;同时,还需要设置“黑名单”机制,针对相关主体实施重点监管。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孙露青
二审:李记波
三审:王长善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