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慧出行赛道加速变革的当下,一家扎根中原的科技企业正以创新姿态引领行业升级。

“我们致力于成为‘数智出行解决方案的引领者’,助力河南打造智慧出行新名片。”在郑州经开区的智行盒子科技有限公司内,我们见到了公司创始人张署光。这位在北京现代历练多年、在汽车设计领域深耕十余载的"老汽车人",身着深色polo衫,戴着半框眼镜,眉目温和,以从容的姿态向来访者阐释着一种全新的出行生态理念。

2023年,河南汽车产业投资集团联合郑州市经开区,海马汽车的共同投资,犹如一股强劲的东风,将智行盒子这个新兴科技企业引入了郑州这片充满机遇的热土,使其成为河南省“三个一批”重点项目中的一颗璀璨新星。

如今,这个力争实现“智慧出行看河南”全新行业格局的创新公司,正以“定制车+应用生态”的双轮驱动模式,在出行市场开辟出一条独特的赛道。

豫人豫车豫用,中原汽车基因的新传承

“智行盒子能不能成功,至少有一半要看河南。如果连本土市场这个基本盘都做不好,那在外面的市场就更难以立足。” 张署光坦诚道。

“未来三年,我们的发展路线就是‘豫人豫车豫用’。”在张署光看来,这一发展思路,是智行盒子结合自身实际与市场环境,精心擘画的战略蓝图:汇聚河南籍汽车人才,打造具有河南本土特色的汽车品牌,并率先在河南市场进行深度推广。

根据公开资料,智行盒子的前身是北京世泽,曾为国内多家车企提供整车平台及零部件设计研发服务。凭借对市场的敏锐洞察,2013年,张署光抓住行业变革机遇,创立智行盒子出行品牌,将目光聚焦于出行市场,正式开启新征程。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扎实的人才支撑。智行盒子吸引了一批来自奇瑞汽车、郑州日产、海马汽车、宇通客车等知名企业的核心人才加入,逐步组建起一支覆盖研发、生产与运营全链条的专业团队。

“智行盒子选择落户郑州,是基于对汽车产业格局的深度思考。” 张署光分析道。郑州作为全国十大汽车城市之一,不仅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还具备完善的汽车产业链支撑。这里汇聚了宇通客车、郑州日产等优秀的行业标杆企业,在汽车制造、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智行盒子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借鉴。

目前,智行盒子已经在河南多个城市开展了出租车、网约车等市场的定制车业务。“我们在省内多个城市都有项目落地在正常推进。”张署光介绍道:“未来,我们还将继续扩大在河南的市场份额,为本地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出行服务。”

聚焦B端,“一米的宽度,一万米的深度”

我国年产销规模均超过1200万辆,关键核心技术持续突破,全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和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自主品牌出海步伐加快……“十四五”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规模再创新高的同时,新能源汽车市场风起云涌,竞争日益激烈。无论是整车还是零部件企业,都面临着盈利与生存的巨大压力。而智行盒子却不走寻常路,聚焦相对小众的B端出行市场。

“为什么定义为出行市场?我们主要划分了三个业务板块,一个是定制车的设计研发,第二个是数据采集及数据运营,第三个叫做场景运营或者是生态运营。我们没有把自己定义为一个新能源汽车公司,而是把自己定义为科技公司。”张署光说。

针对B端市场的各种需求,智行盒子制定了“1+N+1战略”——两个“1”分别指专属定制车和数智运营出行管理平台;N是指网约、出租、政企、福祉、休旅、Robotaxi等N个应用场景。简单而言,就是通过专属车硬件+基于数据的运营,满足N种场景的出行需求。

智能出行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全自动驾驶,但智行盒子拒绝“一步到位”的激进路线,选择以“Taxi→Taxi-Pro→Robo-Taxi”的渐进式路径,在技术前瞻性与商业可行性之间找到最优平衡,体现“现实主义创新”的战略智慧。

更大的亮点在于,新能源车只是智行盒子的载体。其真正专注的是智能化背后的数智运营平台构建的数据基座,凭借其搭建的出行及资产运营算法模型,利用AI及深度学习技术,不断迭代训练大模型,实现出行产业全链路降本增效,提升出行体验,构建城市智慧交通体系。智行盒子强调了车以外的智能化配套,用互联网化思维去定义新能源汽车,用数据和算法完成新能源汽车的智能体验。 

在张署光看来,这是智行盒子的核心理念,也是初衷,“未来20年、30年,出行会是什么样的?它应该是一个移动的空间。这个空间有两层意思,包括物理空间,还有一个是数据空间。”

作为科技公司,智行盒子希望能够做到B端细分市场的独角兽,聚焦大众出行、政企服务、社会福祉、文旅休闲四大场景,做“一米的宽度,一万米的深度”。

科技向善,剑指“智慧出行第一城”

未来的车内空间会是什么样子?或许我们可以从智行盒子得到灵感。

智行盒子首创采用三排五座“1+1+3”L型座椅布局,第一排和第二排都只有一个座椅,副驾驶位摇身一变,成为了临时行李区,除了方便乘客上下车外,还可以与前排连起来,形成一个2.1米长,0.65米宽的空间,供司机休息。

“百变空间”的设计,让智行盒子的内部空间得到最大化利用,也开拓了更多的可能性,尤其是社会福祉出行。

福祉车,顾名思义,旨在为行动不便人士设计的车辆提供便捷的出行方式。这种车型起源于日本,通常也被称作福利车或无障碍车。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31031万人,首次突破3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2.0%。庞大的人口数量,催生新的消费趋势。有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老年用品市场的规模达到5.4万亿元。

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福祉车,在老年市场将大有可为,满足老年人无障碍出行的需求。智行盒子推出的两款福祉车,既有一体化的可旋转座椅,方便老年人上下车;还有一款可分离式的福祉座椅,座椅直接就能“下地跑”,变成电动轮椅使用。

“我们始终秉持‘科技向善’的理念。在社会福祉领域,我们联合郑州市残联及交通主管部门,共同发起‘无障碍出行城市计划’。目前已开发出专为老年人、残障人士设计的福祉车型,支持无障碍上下车、健康监测等功能,并通过巡网融合模式,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叫车服务。首批车辆预计年底在郑州投入运营,未来将逐步扩展至全省。”张署光说。

除了福祉车,智行盒子通过自主研发的INJOY系列智能车型,以及Taxi Pro等创新解决方案,正在助力河南打造智慧出行的新名片,推动形成“智能驾驶看北京、智能座舱看深圳、智慧出行看河南”的产业新格局。

从定制车研发到生态运营,从技术赋能到模式创新,智行盒子用短短几年时间走出了一条“中原特色”的智慧出行之路。在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这家扎根河南的科技企业,正以数智化力量重构出行价值链,为传统交通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可复制的“创新样本”。

未来,随着“智慧出行第一城”愿景的逐步落地,智行盒子或将引领中原地区站上全国智慧交通竞争的新高地。

(受访者供图)


统筹:赵柳影
编辑:王艳明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