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时间不敢相信竟然真的是本人”“这是我们人大的刚子书记”……近日,名为“人大刚子”的账号在社交平台上连发两条帖子,吸引了许多人互动。9月7日上午,认证为中国人民大学官方账号的“RUC小浪花”发文,确认账号“人大刚子”确系该校党委书记张东刚的个人账号。截至目前,该账号粉丝数达2.5万。
↑张东刚
该账号开号后发布了一条评论:“拜见各位最可爱的同学们!”在账号留言区,有学子留言关于人大通州校区食堂缺水果面包、希望学校开通校区间班车、苏州校区扩建等内容,也得到了张东刚的回应。
近年来,不乏有高校负责人受到关注“出圈”,得到学生和舆论好评,但以实名身份入驻年轻人聚集的社交平台,并与网友保持公开互动,仍属罕见。相较于他具体发了什么帖子、回复了什么,高校“掌门人”这种“走向用户”的姿态,本就具有象征意义:高校管理层正主动尝试以年轻人习惯的方式,进入他们的交流场域,构建新的对话渠道。这或也是当代大学构建开放形象的应有之义。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的名言至今仍被广泛征引。在现代高等教育图景中,大学之大,也在于高校领导之“大”。这里当然不是指级别,而是作为高校负责人所体现的开放、开明的格局之大,以及作为知识人与办学者的情怀与气度之大。
一位具有人格魅力、善于沟通、愿意被“看见”的校领导,不仅可以提升校内认同感,也有助于塑造一所大学在公众尤其是年轻群体中的形象。
当然,单个账号、某位领导“触网”,与学生在网络世界“打成一片”,并不能完全等同于大学的制度性开放,其可持续性、实际效力与推广可能,仍有待观察。但无论如何,大学负责人主动走出行政舒适区,以真实身份进入学生的舆论场,本身已传递出积极信号,这样的尝试值得肯定。
同时,学生关注点赞“刚子书记”,追捧的不仅仅是账号本身,更是账号背后那种被看见、被重视的获得感。人们肯定这种尝试,网友纷纷“粉”他,也不只是单纯肯定他的网感,还有高校治理走向更开放、更平等、更务实的趋势。
当更多高校管理者愿意走出传统话语体系,以真诚和平等的姿态直面学生,主动拥抱一个更复杂的社会,或许更能承载社会对于“理想大学”的期待。
(原题为《“人大刚子”涨粉2.5万,校领导的开放姿态比流量更重要》 作者 郑楚 来源 红星新闻)
编辑:左海涛
二审:王亚平
三审:王长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