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广场在秋日的晨曦中苏醒。
2025年9月3日的北京,天空澄澈如洗,阳光为巍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镀上金色光辉,“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熠熠生辉。
这座见证中华民族百年沧桑的广场,再次见证一个庄严时刻——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
观众在挥舞国旗
广场两侧,两座年号台庄严矗立,宛若历史之门缓缓开启。左侧“1945”与右侧“2025”,相隔八十年光阴深情对望。
八十年,在历史长河中或许只是弹指一瞬,但对于一个民族而言,却是足以铭刻永恒的时间刻度。
这里,曾经见证过1945年抗战胜利的欢欣鼓舞,见证过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而今又迎来了这一庄严时刻。
“胜利歌声多么嘹亮”
8时55分,电子屏幕上钟摆声起。
数万人的天安门广场,瞬时安静了下来。
9时整,报时钟声响起,全员肃立。80响礼炮响彻云霄。
市民在观看空中梯队
在《义勇军进行曲》的雄壮旋律中,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全场齐声高唱国歌,那一刻,历史的厚重感与民族的自豪感在每个人心中激荡。
9时15分,阅兵仪式开始。
“同志们好!”“首长好!”
“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
广场上军旗猎猎,战士们目光炯炯。解放军战士们以威武雄壮的严整阵容、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接受检阅。声声问候与回应,传递着统帅与将士之间的深情厚谊,展现着人民军队的忠诚与担当。
9时44分,当空中护旗梯队率先划破长空,犹如历史的信使穿梭时空。
空中护旗梯队呼啸而来,护卫着中国共产党党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三面旗帜在蓝天背景下迎风招展,昭示着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历史真理。
这一刻,螺旋桨的轰鸣仿佛是历史的回响,将人们的思绪带回到八十年前那个欢呼胜利的时刻。
徒步方队迈着铿锵步伐走来。这些方队体现着“一老一新”的鲜明特色——“一老”,抗战老部队,受阅人员主要从前身为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华南游击队等英雄部队抽组;“一新”,军事力量结构新布局,包括新型作战力量的代表。他们的步伐整齐划一,眼神坚毅自信,展现着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昂扬风貌。
他们的每一步,都仿佛在丈量着从1931到1945那十四年浴血奋战的艰辛历程;他们的每一个敬礼,都在向历史致敬,向先烈宣誓。
战旗方队令人动容。80面浸染着抗日烽火的功勋荣誉旗帜,从无数英雄部队中遴选而出,一面面战旗诉说着往日的烽火岁月,传承着伟大的抗战精神,彰显着人民军队无畏艰难、奋勇向前的英雄气概。
这些历经战火洗礼的战旗,如今已成为民族精神的图腾,提醒人们和平的来之不易。
空中无人作战方队接受检阅
装备方队按照实战化要求联合编组,包括陆上作战、海上作战、防空反导、信息作战、无人作战、后装保障和战略打击等模块。这些代表现代战争形态演变的最新装备,充分展示我军制胜现代战争的强大能力,犹如铁流滚滚,排山倒海,展现着强大国防力量。
“惊雷-1”空基远程导弹、“巨浪-3”潜射洲际导弹、“东风-61”陆基洲际导弹、“东风-31”新型陆基洲际导弹等首次集中展示我军陆、海、空基“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陆上无人作战方队、海上无人作战方队、空中无人作战方队,科技强军,空天争锋。
运输机梯队接受检阅
空中梯队以模块化、体系化编组飞越天安门上空,由预警指挥机、歼击机、轰炸机、舰载机等现役主战机型组成,多型战机首次公开亮相,展示我军空中作战力量的跨越式发展。战机呼啸临空,鹰击长空,傲视苍穹!
步伐铿锵、锐不可当,气势磅礴的徒步方队动地而来;铁流滚滚、排山倒海,威风凛凛的装备方队隆隆驶过;鹰击长空、傲视苍穹,气势如虹的空中梯队呼啸临空……
在这期间,由1300名官兵组成的联合军乐团,始终以精湛的演奏烘托着现场氛围。他们特别编排的曲目单犹如一部音乐史诗:《黄河大合唱》片段让人想起民族危亡时刻的呐喊,《在太行山上》唤起敌后抗战的记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抒发着对新时代的赞美。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
不久前,百岁抗战老兵、河南老人李登月入选感动中国人物,回忆起1943年毅然参加八路军的抉择,他目光依然坚定:“一定能战胜敌人,靠的就是信念。”像他一样,无数青年在战火淬炼中成长为钢铁战士,“半生披着战场的硝烟,一生迈着必胜的步伐”。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合军乐团在演奏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的绝命诗,字字千钧。杨靖宇将军殉国时胃中的草絮,比任何呐喊更灼烫。这些英勇不屈的抗争,凝结着民族反抗侵略的顽强意志,蕴藏着中华民族浴火重生的精神密码。
2025年8月,郑州烈士陵园入选第四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这里,就伫立着吉鸿昌、彭雪枫、杨靖宇、吴焕先的纪念碑亭。
1931年9月18日至1945年9月2日,5098个昼夜。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中华儿女,以矢志不渝的历史定力和百折不挠的必胜信念,勠力同心、浴血奋战,赢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
如今,八十年过去,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穷二白,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百姓缺衣少食、流离失所,到基本解决温饱,到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1931—1945,十四年浴血奋战,十四年艰苦卓绝,四万万人不屈抗争,取得了中华民族史上和人类和平史上的伟大胜利。
1945—2025,八十年山河巨变,八十年正道沧桑。一个繁荣富强的新中国巍然屹立世界东方,中国人民从未像今天这样幸福安康、意气风发。
“李登月们”可欣慰——八十年过去,中国从一穷二白、积贫积弱的国家,正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吉鸿昌们”可笑慰——新时代英才辈出,红色旗帜高高飘扬,擎起民族的梦想与希望。
80年过去了,硝烟已然散尽,但历史的记忆永不褪色。
今天的中国,已经不再是80年前那个积贫积弱的中国,但抗战精神——那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那种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那种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那种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已经融入民族血脉,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精神动力。
“前进,前进,前进进”
10时26分许,大会结束。
和平鸽振翅而飞,彩色气球点缀蓝天。
人们挥舞国旗,欢呼呐喊,脸上洋溢着自豪与感动。
纪念大会现场放飞气球
一位95岁高龄的抗战老兵擦拭着眼角的泪水:“当年我们穿着草鞋、拿着简陋的武器与敌人战斗,今天看到这些先进的装备,看到强大的祖国,我们当年的血没有白流!”
一位大学生志愿者感慨道:“这不是一场简单的阅兵,而是一次深刻的历史教育。它让我明白了什么是民族精神,什么是历史责任。我们这代人要接好历史的接力棒,把抗战精神转化为学习工作的动力。”
你听——党的领袖、国家元首、军队统帅的庄严讲话,明确方向和去处;军乐团的现场演奏,老歌新唱里是发展的跃动和韵律;阅兵解说词里的信息增量,“长缨在手,敢缚苍龙”的豪情直干云霄。
你看——看大国仪仗,看战旗猎猎,看龙骧虎步,看金戈铁马,看鱼翔浅底,看鹰击长空,看大国长剑,看东风浩荡……看45个方(梯)队,系统性展示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看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信息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4支军种+4支兵种”的布局一新。
你想——这是前人映照今人的浴血荣光,这是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的豪情万丈,这是珍惜和平与美好的无限遐想……
回望——秋阳下,人民英雄纪念碑更加庄严肃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熠熠生辉,诉说着历史,期许着未来。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这盛世,如您所愿!
记者 李娜
本版图片均由新华社发
编辑:宋雨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