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男孩跨越千里,在嵩山脚下寻回自我,将逃课、打架的任性往事抛入云烟,在武校之中经历味蕾与拳锋的双重淬炼,不但开启了搏击场上的夺冠之路,更用汗水与努力悄悄编织了一个“迷彩梦”。
四川男孩按下青春“重启键”
“改变改变挺好的!当时天天打架、逃学,一直那样下去,会葬送自己的未来。”9月1日,登封少林功夫武术学校训练场,拳靶被高频冲击砸出深凹,17岁少年张璇甩甩汗湿的短发,拳峰上的茧痕在烈日下泛白。
张璇(左)在进行刻苦训练
两年前,这个四川男孩因逃学、打架引得父母失望摇头。青春期的迷茫与叛逆相伴,令张璇一度失去了生活的方向,直到被送入武校按下“重启键”。
清晨5点跑步累到喘不上气、压腿疼得眼泪直飙……毫无武术功底的他用血汗磨平差距,倔强开启了零基础的逆袭之路。为了增加训练强度,他会对着拳靶加练,拳头擦破就用绷带缠紧,直到渗出血渍。
初到河南,相对清淡的饮食也让嗜辣的四川娃“喉咙发痒”。为解乡愁,张璇每次请假外出时都要寻找川湘菜馆,后来在同学推荐下尝到第一碗胡辣汤,“胡椒的辣和老家花椒不一样,但莫名对胃口。”
经过两年的改变,他养成了新的习惯——每次中午请假出门必须要吃烩面,但荆芥仍是“选择性挑战”,“像练习时的压腿,偶尔试一次就行。”
“叛逆少年”开启夺冠之路
“现在想想,妈妈送我来是正确的。”味蕾的接纳暗合着对武校生活的接纳,也从侧面反映了“叛逆少年”两年多的变化。张璇不但适应了艰苦的训练,还获选班长成为同学言行的榜样,更夺得校内散打冠军获荐参加大型赛事。
2025年香港国际武术节,他将两年的努力全部化作动力,最终汇聚在拳头与步伐之上,拼尽全力战胜了一位又一位的对手。这是武校必修课的实战转化,他在决赛中用7分钟定格胜利,在无级别散打中夺冠,赢得生涯首金。
夺冠那夜,他拨通了报喜的视频,此时妈妈跨越千里送他入校时的痛哭、训练中遭遇挫折时气呼呼给家人打电话时的纠结,全部一扫而空。他觉得自己在悄悄发生着变化,不仅源自身体的强壮,更有对亲情的理解和回报。
“这小子把拳头用对了地方。”教练刘伟认为张璇把川人的火暴性子转化成了拳台上的爆发力,现在这个少年不但是班级的领头羊,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学武术不认天分,只认汗水和苦练”的真谛。
用努力和汗水编织“迷彩梦”
青春成长并非一帆风顺,它伴随着无数次的跌倒与爬起,需要面对一次次的挫折与失败。正是这些经历,铸就了一个个学武少年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永不言败的精神,更帮助不少人成就了心中梦想。
经历了训练场和比赛场的双重磨砺,张璇的青春逐渐摆脱了迷茫,他为自己制定了清晰的规划“明年高三毕业报考大学,在校期间积极努力参军入伍”。
“当兵比练拳更考验意志力。”张璇视军营为终极试炼场,准备开启大学与军营的双重远征,也坚持在嵩山脚下挥拳出腿,用汗水去证明自己、用苦练去超越自我,希望有朝一日将“迷彩梦”照进现实。
暮色中的演武场,17岁少年对着沙袋挥出最后一组直拳。风穿过围墙外的竹林,捎来花椒香的幻影,而拳套紧贴的茧痕已烙上中原的晨霜夜露。当被问及武术的意义,少年抹了把汗:“拳头攥紧时,得知道为什么而战。”
记者 汪永森 实习生 刘硕珅 文 白韬 图
编辑:胡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