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校服,跨越年级,传递的不只是温暖,更是绿色环保的理念。近日,二七区长江东路小学教育集团推行的“免费循环校服”模式获央媒聚焦报道,赢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这一举措,是二七区教育局将勤俭节约与绿色环保理念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的生动体现。近年来,该局通过制度引领、实践创新与文化浸润,推动节约从理念转化为师生的自觉行为,在校园中奏响了“绿色育人”新乐章。
制度先行,勾勒节约“路线图”
二七区教育局从节水、节电、节纸、节支、节粮5个方面,明确“每一滴、每一度、每一张、每一分、每一粒”的节约要求,为全区教育系统树立标杆。
各学校积极响应,将节约理念纳入日常管理:设立“小小水电管理员”,让学生成为校园资源的守护者;张贴创意节约提示牌,让节约标语融入走廊、教室等每一处空间;开展主题班队会,通过案例分享和互动讨论,让节约意识深植学生心中。如今,“人人践行节约、事事体现节约”已在二七校园蔚然成风。
创新实践,让资源“循环起来”
“孩子穿上的循环校服干净又合身,既节省开支,又学会珍惜,特别贴心!”长江东路小学教育集团一位家长的感慨,道出了“免费循环校服”模式的受欢迎程度。该校通过毕业生捐赠、高年级“以旧换旧”的方式收集校服,经专业机构清洗消毒后,免费发放给低年级学生,既减轻了家庭负担,也在孩子心中播下“物尽其用”的种子。
陇西小学教育集团的“教材漂流记”同样成效显著。体音美等学科教材实行“班级接力”,循环供不同年级使用;语数英等学科教材则筛选出整洁、笔记清晰的版本,经紫外线消毒后赠予学弟学妹,让知识在传递中延续价值,也使环保理念伴随学生学习与成长。
郑州市第二初级中学等学校创新设立“班级节能委员”制度,进一步激活学生的参与热情。小委员们每日巡查班级用餐“光盘”情况、电源关闭状态,及时提醒同学节约资源;学校每周开展“节能流动红旗”评比,将节约要求转化为争先创优的动力,让全员节能从“软倡导”变为“硬行动”。
文化浸润,让节约“润入心田”
在二七区校园,节约行动已超越物质层面,升华为独特的育人文化。实验幼儿园鼓励师生利用废旧材料自制教具、学具,饮料瓶变身收纳盒、纸箱变成拼图板,不仅锻炼了幼儿动手能力,更让“变废为宝”的理念深入人心;春晖小学开展“校园红领巾爱心义卖”活动,学生们交换闲置物品、义卖自制手工作品,部分收益用于公益捐赠,在实践中既培养了理财能力,又涵养了勤俭与奉献精神;幸福路小学在物资管理上精打细算,推行“借用登记”“旧物改造”制度,后勤部门对工具进行“精细筛查、维修加固、按需采购”,让“物尽其用”的智慧渗透到校园管理每一个细节。
如今,二七区教育系统的“绿色育人”实践已收获显著成效:办学成本有效降低,学生们摒弃攀比浪费,学会珍惜感恩;节约资源、绿色低碳的理念成为师生共识,并辐射至家庭与社会,形成家校社协同崇尚节约的良好风气。“校服循环”“教材接力”“节能管家”等特色举措,已成为二七教育的闪亮“绿色名片”,为全国校园践行勤俭节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记者 朱翔宇 通讯员 石明晶 文/图
统筹:赵青
编辑: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