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4日下午,“童话里的光”——瓦库美术馆首届少儿艺术展于瓦库50号(凯旋路店)开展。参展儿童多数为该企业职工子女,瓦库美术馆邀请员工携家属共同见证,让美育成果成为家庭珍藏的记忆载体。
本次活动从儿童视角出发,展现了儿童绘画的天真、奇巧、梦幻的内心情感与世界,串联起“企业—员工—客户”的情感共鸣,让儿童美育不再是虚无的概念,而是触手可及的成长力量。
出席活动的嘉宾包括:河南省美协原副主席、河南省美术馆原馆长化建国;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硕士、副研究馆员彭晓雷(从事少儿美育十余年);著名画家李永震(2023年入选郑州市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周口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授李士仓;河南省美术馆职工宋宪(深耕美术教育数十年)。瓦库品牌持有人、董事长赵少君一同参与。
赵少君在致辞中表示,本次艺术展寄托了瓦库对少儿美育的坚守、对员工家庭的关怀与对下一代成长的期望。他强调,瓦库始终致力于倡导生命平衡、提升大众审美、营造有质感有情感的生活空间。在快节奏的都市中,瓦库希望打造物质与精神相融、生活与艺术相契的港湾。孩子们的画笔打破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展现出童真与艺术碰撞的动人光芒。
瓦库以实际行动践行“滋养社会大众审美”的理念,通过使用老砖瓦等再生建材减少碳排放,延续材料背后的记忆与故事,让美触手可及。从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到本次儿童画展,瓦库始终鼓励本真的审美表达,不追求技法完美,而珍视未经雕琢的创造力。
本次展览更承载了对下一代美育的深切关注。瓦库秉持“关爱、利他”的价值观,不仅为员工提供健康的工作环境与成长平台,也关怀其家庭,助力孩子在艺术熏陶中健康成长。未来,瓦库美术馆将持续向儿童开放,并计划每年举办一届少儿艺术展,公开征集作品,推动社会对少儿艺术的关注。
化建国在发言中指出,审美素养关乎民族精神的底色,美育应从娃娃抓起。企业为职工子女搭建创作平台,并以独立画册尊重每个孩子的作品价值,此举尤为珍贵,有助于在孩子心中种下自信的种子。
彭晓雷代表艺术教育工作者向展览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她认为,儿童画作展现了超越成规的勇气和未被世俗束缚的纯粹,鼓励家长和教育者不要以“像不像”评判作品,而应保护孩子的表达勇气和想象自由。美育不仅是创造力的启蒙,也是人格与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
李永震赞赏展览的精心策划,尤其肯定小画家们对生活的观察、对情感的体悟。“这种不加修饰的真实表达,远比成熟的绘画技巧更显珍贵。与其追求技巧的完美,不如守护孩子表达自我的勇气。”李永震强调。
李士仓引用毕加索“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问题在于如何让他长大后仍是艺术家”之言,指出成人应珍视儿童与生俱来的、未被规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认为瓦库美术馆以庄重形式展出儿童画作,本身就是一种深具意义的美育实践。
宋宪表示,童年是想象力和创造力最为蓬勃的时期,孩子笔下的世界纯净真挚,充满光芒。展陈的每一幅作品,皆是童心透射的棱镜。当观者的目光与纯真相遇,不仅是在欣赏艺术,更是在守护一份珍贵的生命力。
展览现场,小艺术家王彦同、王涵亦、高兆凝、范鹿儿、潘桃分享了创作心得,家长代表慕颖、王二祥、王基星、刘皓也表达了感激之情,认为活动不仅增强孩子的信心,也加深了家庭与瓦库之间的情感连接。
开幕式后,化建国与赵少君为每位小艺术家颁发入展证书。彭晓雷、宋宪随后对作品进行了专业点评与指导,嘉宾们共同观展,深入感受儿童艺术创作的魅力与瓦库的人文关怀。
本次展览不仅展现了儿童的艺术才华,也体现了企业、家庭与社会共同构建的美育生态——以关爱职工、关心下一代、关注艺术教育为基础,以智慧、智能、智觉之美引领成长。
瓦库还为每位参展儿童制作了独立封面的个人画册,作品类型涵盖抽象涂鸦、叙事绘画、水墨及综合材料等。
据了解,本次展览为期3个月(8月24日至11月24日),免费向公众开放,欢迎艺术爱好者前来参观。
统筹:梁冰
编辑:许怡童

本文(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