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沈阳市教育局发布了关于开展沈阳市中小学生统一校服款式公众网络投票的公告,邀请全市中小学生、家长、教育工作者及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投票,投票时间为8月15日至8月22日。

据九派新闻报道,有网友发文称相关校服网络投票链接出现漏洞,疑似有供应商刷票。网友介绍,投票无需实名,每个手机清除浏览器记录后,可以无限次投票,有款式一小时涨几万票,被怀疑存在虚假投票现象。有家长表示:“我们不强求,但呼声最高的浅灰和浅紫系列的票数,却被最丑的款式远远超过,这不正常,真的无法接受。”

据报道,8月22日,该投票链接的技术支持部门工作人员表示,已监测到投票存在异常,但暂时不能定论这属于“刷票”。8月23日,当地教育局负责人就校服管理工作回应表示,网上投票阶段结束后,在公证部门监督下,第三方机构对网上投票的数据进行技术分析检测,如发现异常票数将进行核减,并表示“校服款式的确定和提供设计款式的厂家、生产校服的厂家没有关联”“不指定任何生产厂家”。另外,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学后,还将面向全体学生及家长开展线下投票。

校服款式,关系着学生的日常穿着体感,其质量和性价比也是不少家长的关切。通过公开网络投票等方式征求意见,能让大家的偏好更可视化、可量化,为后期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但投票机制的设置必须科学、严谨,确保民意表达真正实现畅通和完整。若网友反映的“每个手机可以无限次投票”情况属实,显然会留下一个系统漏洞,可能让有心者有了虚假投票的操作空间,影响投票结果的真实性、公正性。

科学合理的投票规则,应该在一开始就制定好、落实好。毕竟,网络投票本身存在一定从众效应,投票“人气王”可能会对后续其他人的选择产生影响。此次票选事关众多中小学生的切身利益,全市统一校服的决策重要性,应与票选机制的严谨度成正比。

实际上,在此次校服票选风波之前,针对当地推行全市统一校服的改革,已出现了不同声音。有人认为,统一校服可以成为城市名片符号,也避免了相互比较;有人则觉得,进入“决赛圈”的几个款式颜值平平,缺乏美感和特点,应该保留不同学校的文化和特色。

对此,当地教育局负责人表示,之所以统一校服款式,主要有四方面考虑,包括斩断伸向校服的利益黑手、降低家庭经济负担、融入城市文化特色、提升区域教育公平感。可以看到,这些初衷是为了保障学生和家长的权益,推动教育公平,同时展现地方特色。

但也要看到,统一校服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从最初动议、征集意见到最终生产落地的全流程,一旦监管不严、机制不规范,便可能适得其反,甚至滋生反面乱象。因此,越是要集中意见,就越需要规范管理,统筹兼顾多方声音。

比如,既然希望统一的校服风格可以融入城市文化特色,提升城市教育形象,那么待选的款式中,不妨让人们看到更多体现城市文化元素的设计巧思,激发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再如,当地表示确定校服款式后,将向全社会公布校服统一的款式、面料和制作工艺等相关指标,不指定任何生产厂家。那么,在确保市场充分竞争、消费者有多元选择的同时,还需监督保障不同厂家生产的校服质量合格、穿着舒适以及价格合理。

校服选择和购置是关乎民生的重要事项,只有取得各方意见的最大公约数,在各环节做好精细化管理,才能让学生穿得舒心、家长买得放心。

(原题为《中小学统一校服投票数据异常,越要集中意见越需规范管理》 作者 李康尼 来源 红星新闻)


编辑:左海涛
二审:王亚平
三审:王长善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