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辰八月十五日,与老师访于新密苟堂镇,闻岐伯山有岐伯泉,遂往探幽。
初至山脚下,但见峰峦叠翠,云雾缭绕,仿若仙境。沿蜿蜒小径而上,林深叶茂,鸟鸣婉转,清风拂面,惬意非常。
行至山腰,见一古洞,洞口藤萝摇曳,清幽静谧,此即岐伯洞。相传岐伯曾于此著书立说,钻研医术,洞中似仍回荡着他的智慧沉吟。
离洞不远处,便是岐伯井。井沿由古朴石块砌就,岁月摩挲,石面光滑。井口不大,却深不见底,井水澄澈,如一面幽镜,倒映着天光云影、绿树青山。
俯身观之,井水清凉凛冽,似能嗅到千年药香。遥想当年,岐伯于此掘井取水,用以浇灌药苗、熬制药汤。他心怀苍生,不辞辛劳,遍尝百草,用这井中之水,救治无数百姓,驱散疫病阴霾,为华夏医学奠定根基。
井畔芳草萋萋,野花点缀,似在默默诉说着岐伯的功绩。旁边一棵古槐,枝繁叶茂,如巨伞为古井遮风挡雨。余静立井边,思绪飘远,感慨岐伯的伟大与无私。他的智慧与仁心,如同这井中清泉,润泽后世,永不干涸。
待余晖西斜,余才不舍离去。此次探访,不仅领略了岐伯山的自然风光,更感受到岐黄文化的深厚底蕴。愿这岐伯井与岐伯的故事,永远流传,激励后人传承和弘扬中华医学文化。
(作者 刘倩倩 郑州市黄帝文化研究中心 中级职称)
统筹:梁冰
编辑:蔡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