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由中国中铁隧道局隧道掘进机及智能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研发,我国首个隧道与地下空间领域垂直大模型在郑州发布,标志着中国隧道建造正式迈入数据驱动、智能引领新时代。

当天,盾构/TBM大数据挖掘共同体成立大会暨隧道与地下空间领域垂直大模型发布会在郑州高新区隧道掘进机智能建造云中心举行。现场发布了国内首个“隧道与地下空间领域垂直大模型——先锋·隧道大模型”,160余家建设、设计、制造、科研、高校、金融等单位的400余名代表,见证了隧道建造领域数智化转型的重要里程碑。

该模型作为隧道领域首个垂直大模型,依托盾构/TBM工程大数据中心773条工程线路,1200亿条工程建造数据,构建了通用大模型调度中小模型驱动的垂直领域大模型技术体系,形成了贯穿隧道与地下空间领域全生命周期场景+AI的数智互馈赋能技术体系新形态;研发了人机交互深度求索的隧道侠AI助手,搭建行业科普、专业问答、行业标准、文本翻译、专项方案和施组辅助编制功能新引擎;突破大模型对齐与微调技术,研发系列知识与数据场景靶向驱动的中小模型,形成隧道设计BIM可视化、隧道施工评估、隧道装备选型、隧道运维感知与解译等多个应用数智决策新范式。目前,该模型已在高原铁路隧道、崇太长江隧道、深江铁路珠江口隧道等工程完成验证,实现隧道建造安全、优质、高效、绿色,推动行业数智化转型升级。

“我国是世界上隧道数量最多、建设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中铁隧道局携手业界同仁,依托隧道掘进机及智能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同发起成立盾构/TBM大数据挖掘共同体,将开启行业数据共创、共建、共享的新范式。”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高伟表示,当天,旨在打通“数据孤岛”,打造行业数智生态新范式的盾构/TBM大数据挖掘共同体同日在郑州宣布成立。共同体以“数智共享 隧创未来”为核心理念,秉持“开放包容、互助互益、自愿加入”原则,汇聚“建设—勘察—设计—施工—装备—运维”全产业链力量,旨在破解行业数据孤岛、标准不一、协同不足等痛点。现场发起倡议并表决通过了《共同体章程》。

该共同体是响应国家数字化战略的重要实践,将为隧道建造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能。中铁隧道局首席专家洪开荣表示,共同体将聚焦三大核心任务:共建数据底座,构建行业统一数据中心,制定数据标准,推动全链条数据共享;协同技术攻关,联合攻克盾构/ TBM核心算法,赋能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产学研深度融合,通过“产学—产研—产用”联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新质生产力。

记者 孙庆辉 通讯员 方宝岭 文/图


统筹:张改华
编辑:康迪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