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二七区蜜蜂张街道京广北路社区京广北路35号院内,几位阿姨举着智能手机,兴致勃勃地跟着大学生志愿者学习视频剪辑,镜头聚焦的正是身旁热闹的“青银互助角”。青年与银龄的身影交织,如同缕缕温暖的丝线,将活力与智慧紧密相连,“缝”出了基层治理的新模样。面对老旧小区治理资源分散、人口老龄化加剧的挑战,今年以来,该社区创新实践“双向赋能、青银共融”理念,精准对接代际需求,激活了社区治理新动能。
知识共享与技能互补,筑牢治理能力根基
社区创新搭建双向赋能平台,促进知识共享与资源转化。在“智慧助老”系列课堂中,大学生志愿者化身“数字导师”,手把手指导老党员掌握微信视频通话、医保线上支付及反诈APP等数字技能,有效破解老年人“用机难”困境。同时,老党员们以“楼栋安全监督员”身份,将毕生积累的防火防盗、邻里守望等宝贵经验倾囊相授,实现传统治理智慧的活态传承与青年安全技能提升。
社区还深入开展老党员“口述历史”采集,青年志愿者系统记录其奋斗历程,整理编纂富含群众工作法和矛盾调解术的《银龄治理手册》,并据此绘制标注老楼隐患点的“社区安全地图”,成功将历史记忆转化为可复用的治理工具,显著增强治理效能。
楼院自治与代际协同,破解无主管楼院难题
针对无主管楼院治理主体缺位、组织薄弱的痛点,社区在多个无主管楼院创新组建“青银共治”议事会。议事会由热心老党员牵头,吸纳青年志愿者及居民骨干共同参与。他们结合“社区安全地图”标注的风险点位,精准制定涵盖楼院公约、卫生轮值及安全巡查的自治规则,并由青年志愿者将规则数字化、可视化,大幅提升执行效能。
同时,创新推行“青银搭档”包联机制,以“1名老党员+1名青年”组合分片包干楼栋:老党员负责日常巡查、邻里沟通等基础工作;青年志愿者协助信息传递、问题上报与资源对接,共同解决楼道堆物、设施报修、停车管理等“微事务”,确保小事不出楼栋,有效破解了治理困境,形成可持续的自治闭环。
长效激励与精准关怀,涵养治理内生动力
社区将治理温度融入日常实践,确保“双向赋能”模式持续运转。青年志愿者组建的“助老服务队”开展常态化服务,定期深入高龄、独居老人家中实施跌倒报警、火灾逃生等应急演练,并精准安装防滑垫、感应夜灯、扶手等适老化安全设施,把关怀延伸至生活细微处。此外,社区将口述历史素材与治理经验制作成社区文化手册、系列微视频等载体,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广泛传播,使其成为居民教育培训和新志愿者培训的生动教材。
京广北路社区的“双向赋能、青银共融”实践,不仅成功激活了无主管楼院的自治活力,更构建了代际优势互补、情感交融的治理新生态。它以知识共享破解能力瓶颈、以代际协同填补组织空缺、以长效关怀凝聚治理合力,为破解老旧社区治理难题、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可持续的鲜活样本。
记者 朱翔宇 通讯员 乔晨惠 文/图
统筹:张改华
编辑:康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