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

“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

遭遇气象灾害

应如何避险防范?

面对地质灾害

要注意哪些事项?

日前

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及

应急管理部举行发布会

介绍相关安全避险知识

干货满满

一起来学习!

如何识别预警信号?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徐珺介绍,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由低到高可以划分为蓝、黄、橙、红四级,分别对应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的程度。

如何识别预警信号呢?一般情况下如果大家收到蓝色预警信号时,要提前做好灾害的防御准备工作,黄色则除了做好灾害防御应急准备工作外还要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当看到橙色和红色预警时,要积极做好应急工作和防灾抗灾抢险工作。

汛期常见地质灾害有哪些?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科技委员会主任刘传正表示,汛期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四种
这四种灾害类型主要是由强降雨引发的,但如果这个地区发生过地震,地震破坏了山体,表面看不出来,再经过强降雨,有可能更容易发生大规模崩塌、滑坡和塌陷。如果这个地方有工程活动,比方说有切坡、有弃土、有采矿,那也更容易发生,再结合降雨的叠加作用,也更容易出现上述几种类型的灾害。

地质灾害,观察前兆快撤离

滑坡、泥石流通常有一些前兆。当山坡上的树木倾斜、房子墙壁开裂、地基下沉,就说明有滑坡风险。如果在山区发现水流突然增大或减小,听到‘轰隆隆’的声音,就说明泥石流要来了。”刘传正说。
无论是滑坡还是泥石流,逃生的时候都是沿着它流动或者运动方向两侧,垂直它的方向向两侧跑,跑得越快、爬得越高越好。但是,滑坡、泥石流已经过来了,如果撤离来不及,附近有大树,可迅速抱住,甚至往上爬一段高度最好;或躲避在附近比较结实的建筑后,待滑坡、泥石流停止后,快速撤离至安全区域。

山区游玩,如何防范地质灾害?

在山区的民众,该怎么应对地质灾害?
面对灾情,要勤观察、早发现。如果发现路面上有碎石,就说明公路两侧山坡有崩塌或者石块掉落现象,要注意观察,减速慢行。
接到预警信息后,要识别灾害地点、发生时段、规模和紧急程度,尽快离开危险区域。如果地方下达撤离指令,群众特别是野外搭帐篷的露营者一定要听从指挥。

遭遇极端暴雨,如何做好群众转移?

“功夫要下在平时,才能遇事不打乱仗。”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应急管理局局长王艺表示,要做好“转移谁、何时转、谁组织、转到哪、转后管”五个转移避险的关键环节

一是全面开展隐患摸排,汛前认真摸排识别隐患点。

二是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对每个隐患点的地形进行勘查,把转移路线划出来,定期组织群众演练。

三是提前布局安置保障,提前设置安置点,备足应急物资。

四是及时进行预警叫应,确保每户每人都能收到预警信息。

五是配齐配强转移力量,配备应急力量,责任到人。

(来源:河南发布、新华社、应急管理部)


编辑:宋雨馨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