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权伸正义,薪事得解决;仲裁显担当,百姓记心间。”近日,市民秦女士专程为二七区司法局派驻仲裁调解站的调解员海建伟送来锦旗,感谢他成功调解了自己的劳动纠纷。此前,秦女士遭遇公司无故辞退,多次沟通补偿未果后申请劳动仲裁。区仲裁院从“调解人才库”中精准匹配专家,海建伟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引导双方理性沟通,最终促成和解,秦女士的薪资诉求得到圆满解决。

秦女士的经历是二七区创新运用“生态布点+资源整合+三级滤解”劳动纠纷化解新模式的一个生动缩影。面对基层覆盖不足、专业力量分散、调解动力缺乏等难题,该区系统整合人社、工会、司法、法院等部门资源,着力构建高效便捷的非诉讼纠纷化解机制,源头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生态布点,破解“服务覆盖不足”。二七区根据辖区企业分布生态精准选址,在德化街中心商业区、二七经开区、嵩山路科技企业带、京广路传统商贸区、淮河路新业态区设立首批5个调解点,利用闲置空间就地提供专业调解服务,并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调解文书。运行三个月,站点就地成功调解简易纠纷468件,占同类案件32%,实现“矛盾就地化解”。同时,创新推出“50企1专员”线上服务模式,配备12名调解员覆盖服务600余家重点企业,建立10个服务微信群,常态提供法律咨询、风险预警和预约调解服务,有效推动纠纷预防化解端口前移。线下物理站点与线上社群专员结合,形成全域覆盖的服务网络,确保服务“看得见、找得到、用得好”。

资源整合,突破“案多人少”瓶颈。打破部门壁垒,整合人社仲裁员、司法调解员、法院非诉调解员及退休法官、法援律师等百余名专业力量,组建跨部门“调解人才库”,实现“专业人办专业事”。制定《诉源治理工作方案》等文件,规范流程文书标准,建立信息共享协同机制,避免多头介入、重复劳动,显著提升效能。

三级滤解,提升调解质效。 构建“调解点—联调站—仲裁院”三级滤解体系。一级调解点快速处理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简易案件;二级由人社、司法、法院、工会组建“解纷联合体”,设在仲裁院内,负责复杂案件的分流指导和联合复调,多角度专业化解;三级仲裁院对仍无法调解的案件进行终局裁决。分层递进模式精准分流,有效防止矛盾升级。该体系较传统“一裁两审”程序平均节省维权时间近11个月,大幅降低成本;企业也显著降低涉诉频率和应诉成本。

今年以来,二七区运用该模式已成功调解劳动纠纷1108起,调解成功率达67%,较去年同期提升3.5个百分点,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约1100万元。调解案件平均办结时间缩短至7个工作日,办案时限内结案率100%,这一创新实践有效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为促进区域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记者 朱翔宇 通讯员 宋继禹 文/图


编辑:李佳露
统筹:张改华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