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绿色优质产品供给
■ 推动牛肉主产省开展品质评价,促进优质牛肉消费。
■ 制定一批地理标志水果质量分级标准。
■ 支持食品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推动人工淀粉、菌体蛋白、功能糖、益生菌等新食品配料研发。
■ 开发美味多样的休闲食品、营养健康的饮品,鼓励开发营养健康方便的即配、即烹、即热产品。
■ 鼓励地方开发手工制作、传统酿制、养生药膳等加工体验项目,打造一批富有地域特色、蕴含民俗文化的“伴手礼”产品。
拓宽线下消费渠道
■ 支持各地农产品经营企业深入对接餐饮等消费细分领域,满足婴幼儿、青少年、孕产妇、老年人等人群多样化需求。
■ 推进“千集万店”改造提升,推动农(集)贸市场、乡镇大集提档升级。
■ 支持蔬菜直通车等便利设施进社区,推广“店仓一体”、“预售+集采集配”、移动“菜篮子”等新模式。
发挥电商平台优势
■ 指导电商平台以公益方式扶持一批有特色有潜力的乡村,培育一批扎根乡土的农民主播。
■ 引导电商平台开展乡村乡味等主题直播活动,丰富短视频创作,打造有影响力的农产品直播专区。
■ 引导电商平台提供常态化、成体系的扶农措施,对集中上市的生鲜农产品给予特别扶持。
倡导营养健康消费
■ 鼓励各地扩大学生饮用奶推广。
■ 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 研发推广营养健康食谱,重点引导增加优质蛋白食物消费,促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消费。
■ 积极开展“减油、增豆、加奶”和“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和水产品摄入”宣传。
■ 推出奶类、牛肉等美食地图,宣传各地奶及奶制品、牛肉及其制品等风味特色,推动农产品消费与文旅消费深度融合。
推进农文旅融合
■ 推动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产业发展,传承农耕技艺,培育打造“农遗良品”。
■ 支持各地举办村跑、村舞、村BA、村歌等“村字号”活动,组织美食品鉴、非遗大集、农事体验。
■ 组织非遗促消费活动,支持非遗工坊、旅游景区等场所推出一批非遗产品和体验活动。
■ 打造一批绘画村、风筝村、乐器村等文化艺术村,通过“村艺工坊”等场所推出一批文化创意产品。
强化财政金融支持
推进全链条协同监管
(来源:央视新闻)
编辑:康平
二审:李记波
三审:王长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