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5日,在第3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旗下的中州古籍出版社举行了“《中国禅宗典籍丛刊》出版学术座谈会”。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黄夏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佛教研究中心主任、佛教研究室主任纪华传,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冯国栋,四川大学教授张勇,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身振畅谈中国禅宗典籍的传承与当代诠释。
《中国禅宗典籍丛刊》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荣誉学部委员杨曾文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黄夏年担任主编,邀请国内著名高校、研究机构学者,依据精本、善本进行点校整理的中国禅宗系列文献选编。
本次研讨会由黄夏年研究员主持,丛刊主编杨曾文先生特别为座谈会召开发来贺信:“这套丛刊是中国禅宗系列的文献选编,收编点校禅宗部分重要史书、语录和清规等文献,皆请学者选择较好的版本作底本进行精审校勘、分段和标点,并且一律改用通行的简体字,最后附有点校者撰写的论文。丛书所收文献还在逐年增加,相信一定会给从事佛教禅宗研究和中国哲学、文史研究的学者和广大读者带来不少方便,为建设中华民族新时代文明作出积极贡献。”
会议围绕《中国禅宗典籍丛刊》的出版意义、禅宗典籍的学术价值及社会影响展开深入探讨。黄夏年研究员说:“《中国禅宗典籍丛刊》作为禅宗文献的当代诠释,是一套富有特色的古籍点校丛书。禅宗典籍最具有中国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禅宗是中国佛教传人自己写作的语录和书籍,禅宗作为中国佛教中影响最大的派别,对中国文化影响也很大。《中国禅宗典籍丛刊》这套书之所以能够出版且在市场上取得很好的效果,因为禅宗典籍里面蕴含了很多对当今社会和生活仍旧很有价值的内容。”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佛教研究中心主任、佛教研究室主任纪华传谈到:“《中国禅宗典籍丛刊》收录的都是能代表禅宗、代表禅文化的最经典、有价值、可以传后世的文献,丛刊的整理者也都是当今在禅宗研究领域有成就的老一辈学者,这套书在当今出版界是非常出彩且经典的一套著作,对我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冯国栋就《景德传灯录》在中国禅宗典籍中的历史地位进行发言:“灯史就是禅宗的‘家谱’,它以家族树的形式把所有僧人网罗到一个个文本当中。《景德传灯录》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部官方认可的禅宗灯录,开创了‘传灯录’体例,奠定了禅宗灯史书写的格式和格调。”
四川大学教授张勇叙述了《楚山绍琦禅师语录》的出版情况:“楚山绍琦是巴蜀地区很重要的一派,被誉为四川地区禅宗四大圣人之一。《楚山绍琦禅师语录》是在2005年四川省图书馆整理图书时发现的,目前还未公开发表过,非常珍稀、非常珍贵,不论是对四川的政治史还是佛教史,都非常重要。”
就重庆地区禅宗典籍的保护和开发,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身振说:“川渝的禅师们撰写了不少著名的禅宗著作,重庆佛教界愿意配合出版社整理重庆禅宗典籍著作,致力于禅宗典籍的整理出版。”
《中国禅宗典籍丛刊》自2001年问世以来,共出版平装单行本21种、精装单行本2种、精装合辑2辑,在开卷细分市场领域连续多年全国排名第一。入选《2011—2020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重点出版项目》,其中《正法眼藏》获2016年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二等奖、《僧宝正续传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获2021年全国古籍出版社年度百佳图书一等奖、《续传灯录》获2022年全国古籍出版社年度百佳图书二等奖。《大慧书》《马祖语录》《禅源诸诠集都序》《禅林僧宝传》《正法眼藏》《僧宝正续传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获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
本次研讨会不仅是对《中国禅宗典籍丛刊》的深度解读,更为禅宗典籍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中州古籍出版社总编辑卢欣欣表示,未来将在中国禅宗典籍品牌出版方向深耕细作,专注于出版更多高质量作品,助力佛教中国化发展。
统筹:梁冰
编辑:张晓璐

本文(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