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天,300万贷款到位!这对我们轻资产企业来说,真是雪中送炭。”近日,郑州乐不可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收到银行发来的放款通知,难掩激动之情。在二七区淮河路街道,这样的融资喜讯并非个例,已有不少企业通过街道搭建的服务平台破解了资金难题。这背后,正是该街道系统性构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金融赋能”协同机制,精准服务市场主体的生动实践。
作为一家以创作微短剧为核心的新兴文化企业,乐不可吱的核心资产是创意剧本和制作团队,轻资产、缺抵押、模式新,这让其在传统融资路上屡屡碰壁。而恰逢此时,在深入实施营商环境改进提升行动中,淮河路街道敏锐地将破解企业融资难,尤其是轻资产特征突出的新兴经济领域融资困境,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突破口。
街道依托“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深入一线精准摸排需求。了解到乐不可吱的难题后,街道迅速组建专项小组,多次深入调研。在透彻分析企业核心数据、行业前景和商业模式后,街道主动担当“红娘”,牵线中国农商银行、建设银行召开专场融资对接会。街道工作人员协助企业梳理思路,清晰阐述其独特的运营模式和盈利前景,精心展示合作协议、市场预测等关键信息,并补充完善了重要的佐证材料。最终,银行突破传统信贷模式,仅用15个工作日即完成共计300万元贷款的审批与发放,效率较传统流程提升一倍,有效化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为打破银企信息壁垒,街道常态化搭建高效“政企银”对接平台。同时,系统梳理整合辖区企业经营数据、行业分析报告及适用政策清单,为金融机构提供多维度的风险评估依据,并建立“受理—分析—对接—跟进”全流程闭环服务体系,确保企业融资需求响应不超过3个工作日。
一系列精准务实的举措成效显著。截至目前,淮河路街道搭建的政银企协同平台已累计助力2059家市场主体成功获得融资支持。资金瓶颈的打通,为辖区企业,特别是新兴业态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我们的目标就是当好‘联络员’和‘服务员’,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到最需要的地方,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赋能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淮河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 刘伟平 朱翔宇 通讯员 姚缘缘
统筹:赵青
编辑:康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