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近日《广州日报》报道,在某电商平台上搜索“方向盘免提醒”“自动驾驶辅助神器”等关键词,数家店铺赫然在列。相关页面中,这些商品被包装成“方向盘装饰贴”,号称采用“电容新科技”,售价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只要将该装置贴在方向盘上,在自动驾驶模式下,即便双手完全离盘也不会触发警报。

如此“神器”,有人敢卖,也真的有人敢买!对于驾驶者来说,这种“大撒把”无异于蒙眼开车,危险性可想而知,为何还会有市场?

近年来,随着“智驾”概念被炒热,上述报道中提到的以“解放双手”“辅助”自动驾驶等为宣传口号的“神器”,热度涨了起来。实际上,现阶段自动驾驶技术到底到了哪个层级,很多人并不清楚。

根据《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GB/T 40429-2021)这一国家标准,驾驶自动化总共分5级,2级(L2)及以下,目标和事件探测与响应、动态驾驶任务后援都需要驾驶员的参与。通俗点儿说就是,L2级及以下,不管是不是开启自动驾驶功能,驾驶员都不能置身“驾驶”之外,要随时准备接管车辆,且驾驶时手不能脱离方向盘。严格来说,L2级还不能算是真正的“自动驾驶”,上述国标中其准确的名称是“组合驾驶辅助”,而L3级的国标准确名称为“有条件自动驾驶”,允许有条件的“脱手脱眼”,但在必要时仍需驾驶员接管。

当下,我国公开道路允许L2级自动驾驶汽车上路,L3级自动驾驶汽车目前仅在个别试点城市、区域和路段允许上路测试,并未实现全面铺开商用。但是,个别车企为了营销,会以“智驾”偷换概念,夸大宣传,让消费者误以为现阶段L2级的产品已经能够实现L3级甚至更高等级的自动驾驶功能。甚至有车企高管在社交媒体发布诸如“XX公里‘零接管’”“L2.9999级智能驾驶”“开着‘智驾’就能打盹睡觉”等言论,或者“身体力行”开着“智驾”低头玩手机……这些都对公众正确认识汽车自动驾驶功能造成了极大误导,也在一定程度上给自动驾驶“神器”这类产品提供了生存土壤。

好在近年来,有关部门也注意到了关于自动驾驶的宣传乱象,并进行了纠偏。今年2月,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其中明确,企业向消费者提供有关智能网联汽车驾驶自动化等级、系统能力、系统边界等信息时,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夸大系统能力或引人误解的宣传,确保消费者正确理解和使用智能网联汽车产品;企业在组合驾驶辅助系统或功能命名及营销宣传中,不得使用暗示消费者该系统可以作为自动驾驶系统使用,具备实际上并不具备的功能等用语,防止驾驶员滥用风险。今年4月,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在有关会议上再次强调,车企要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切实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水平。

近两年,驾驶员开启辅助驾驶后“大撒把”进而造成严重车祸的事情屡有发生,一次次血的教训警示我们:生命安全大于天!电商和社交平台务必要强化审核,及时下架自动驾驶“神器”这类违规商品;有关部门要加大监督和处罚力度,防止违规产品从线上转到线下;车企要严守法律法规,加强营销行为自律,摒弃虚假、夸大、“擦边”宣传,以人为本,敬畏生命。消费者也要正确看待现阶段的自动驾驶技术和功能,当好自身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原题为《“自驾神器”也敢买?别拿生命开玩笑!》 作者 李靖 来源 中工网)


编辑:左海涛
二审:王亚平
三审:王长善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