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两高四着力” 奋力当标杆做示范
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
高质量发展增长极的地位作用更加凸显
强核固圈领群,郑州凭实力“出圈”
刚刚过去的周末,市民徐女士和朋友一起,乘坐郑许城铁,特意到许昌胖东来逛超市。随着郑州都市圈建设加速推进,以郑州为中心,圈内城市间的交通联系日益紧密,越来越多的市民享受着城际穿行的便捷惬意。
从城镇化到城市群,都市圈是城市群“硬核”。
2023年,郑州都市圈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复函晋级第10个国家级都市圈,涵盖44个区县(市),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2858万人。截至2025年5月,在国家已批复的17个都市圈中,郑州都市圈范围居第7位,常住人口居第4位,经济总量居第10位。
刚刚闭幕的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指出,要引领带动郑州都市圈在全省乃至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增长极的地位作用更加凸显。
惠济至开封界沿黄大堤复合型生态廊道和S312生态廊道风景怡人
提速提质提效
都市圈建设稳步推进
郑州都市圈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及交通、产业等六个专项规划已印发实施,郑开同城东部供水一期工程通水、向开封方向供水2400万立方米,郑州、开封、新乡“同城通办”事项达200个……跻身“国家队”之后,郑州都市圈建设正不断提速。
基础设施加速互联互通,都市圈城市间的互动更便利。郑许市域铁路投运并开启“大站快车”模式,郑开城际铁路实现高密度“公交化”运营,郑焦、郑机城际开行车次进一步加密。截至目前,都市圈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452公里、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都市圈路网建设仍在持续提速,机西高速二期、开港大道、许港大道等一批城际快速通道相继建成,安罗、郑洛、焦平等7个高速项目正加速建设。
生态环境共保联治,都市圈的天更蓝、景更美。惠济至开封界沿黄大堤复合型生态廊道和S312生态廊道已建成,京港澳高速、连霍高速、南水北调干渠等沿河沿路生态廊道绿化正加速建设。聚焦黄河安澜,一批提升防洪能力工程正紧锣密鼓建设。金水河分洪调洪工程建成投用,七里河分洪及下游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加快实施,桃花峪水控制工程研究工作有序进行。与郑州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生态环境支撑保障体系正加快构建。
产业协同,都市圈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更高效。郑洛先进材料、许港精密制造、郑新高技术、郑焦智造、郑漯现代食品,城市间优势互补、合理分工,推动产业链式集群发展。
制造装备、都市食品、现代物流……郑州周边10余个智能科技服务产业集群正加快构建。
真金白银支持
郑开同城步伐越迈越大
地处开封郑州中间的中牟,成为连接郑州、开封同城发展的天然纽带。
2024年11月,中牟新区正式挂牌。作为全省首个省级新区,中牟新区肩负着郑开同城化发展先行区使命。
中牟新区的问世,被视作郑开同城化发展历程的又一标志性事件。规划建设中牟新区是推动郑开同城化提速提质、更好支持郑州发挥都市圈核心作用、引领带动中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今年5月,市政府出台支持中牟新区加快发展18条政策措施,全面助力中牟新区发展跑出“加速度”。
立足服务郑开同城发展,18条政策措施不仅包括产业要素、基础设施等政策倾斜,市财政还将连续3年每年拿出5亿元真金白银,支持新区发展。
除了“点”上的着重发力,“面”上也正全面开花。我市组织郑州航空港区、经开区、高新区、中牟新区分别与开封尉氏县、祥符区、兰考县、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签订对口合作协议;同时谋划推进复合型黄河生态廊道、郑开(兰)特别合作区等10余项公共服务同城化事项;自贸区郑州片区、开封片区实现涉企行政审批服务事项跨区通办,郑开(兰)间交通优化、轨道建设等一批重大便民事项及标志性项目落地实施;郑开籍ETC小型客车郑开兰高速间免费通行;郑开旅游年票成功发行,两年来已售出17余万张。同城化社会认同感正不断增强。
强核固圈领群
持续提升综合能级
郑州都市圈建设,是国家促进中部崛起作出的战略部署。
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明确指出,要以郑开同城化为牵引,以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为方向,统筹“强核、固圈、领群”,持续提升都市圈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区域影响力,推动都市圈能级不断跃升。
锚定“挑大梁、走在前”目标,下一步郑州都市圈建设将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共建、服务共享等方面持续发力。
在科技创新共育共强上,推进郑州高新区、金水科教园区、龙子湖高校园区,开封职教园区联动发展,建设郑开洛科技创新走廊,打造支撑全省、服务全国的创新策源地。推进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扩容提质,持续打造创新平台矩阵,不断壮大都市圈科技创新战略力量。
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共建上,汽车产业方面,将做强比亚迪、上汽等整车企业,推动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开封布局;新材料方面,提升郑南商许超硬材料集群规模与竞争力;电子信息方面,支持超聚变做大做强,构建“芯屏网端器用”全产业生态圈;高端装备方面,依托中铁盾构、郑煤机带动高端装备制造集群提质增量,加强与洛阳、新乡、许昌优势装备制造产业协同合作;生物医药方面,加快郑州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园一期、航空港区西门子区域医疗创新中心建设、培育一批生物医药上市后备公司;现代食品方面,推动漯河、焦作食品企业与在郑高校联合共建研发中心。
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上,发行都市圈城市旅游年票,联动许昌、新乡、焦作等,推出黄河文化、华夏古都、中国功夫等精品文旅线路;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与都市圈城市实现更多高频应用互认互通、异地通办;深化医疗卫生协作,推进基本医保、大病医疗信息对接和数据共享;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推动河南大学郑州校区等重大项目建设,运作都市圈产教联合体。
壮美蓝图绘就,画卷徐徐展开。
郑州都市圈的美好未来,令人期待。
记者 侯爱敏 文 马健 图
编辑:胡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