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郑州,文旅融合藏着多少种惊喜?功夫文化与千年古刹相结合,少林寺名扬四海;黄帝文化与根亲文化相连接,“黄帝故里”成为城市名片;建筑文化与“天地之中”相碰撞,8处11项历史建筑星罗棋布于大好山河。

刚刚落幕的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对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奋力建设文旅强市提出了新的要求。全会指出,要加快建设全景式文明展示体系,讲好郑州文化故事,培育独具特色的文旅文创旗舰劲旅,促进文商旅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全国重地,建设文旅强市和世界文化旅游胜地。

近年来,郑州市深入贯彻落实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叫响“天地之中、黄帝故里、功夫郑州”城市品牌的同时,全力打造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向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不断迈进。

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开馆成“爆款”

华夏文明在此可知可感

作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郑州这片土地上有着灿烂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新郑裴李岗遗址、巩义双槐树遗址、大河村文化遗址以及商代都城遗址都是见证早期华夏文明诞生与发展的重要历史遗产,加快建设全景式文明展示体系,离不开对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当文博“热”起来,当文物“活”起来,一座城市的文明展示窗口才徐徐打开。

“原来我们脚下的土地,竟藏着如此厚重的历史。”今年“五一”假期,郑州商都书院街考古工地成为“沉浸式历史课堂”,市民杨女士手持“宝藏任务书”,漫步在3600年的“时光长廊”,听着专业考古工作者的讲解,看着文物修复的流程,感叹着“文化假日”的悠闲时光。

不只是“黄帝故里”,郑州也是“唐青花”的故乡。5月23日,国内首个唐代青花瓷专题展“丝路华章——大唐青花瓷瑰宝展”在郑州开展,这场几乎囊括了国内所有存世唐代青花瓷的主题展览,吸引瓷器爱好者与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话巩县窑悠久历史,并认定郑州是唐代青花瓷的故乡。 

裸眼3D让彩陶“星象纹”动态流转,拟真实景结合数字技术为游客打造“声画合一”的观展体验……6月14日,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承载着7000年仰韶文明记忆的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开启试运行,这座集文物展示、科技体验、文化传承于一体的现代化遗址博物馆当下已然成为人们争相预约的文化窗口,吸引游客打卡体验。

接触考古零距离、挖掘城市新名片、建设现代博物馆……从展览展示到参与体验,璀璨的华夏文明正在通过不同文化窗口完成展示,华夏文明在这座城市正在变得可知可感。

文艺之花绽放群众心田

一部电影《少林寺》,让少林功夫火遍大江南北;一部舞蹈《唐宫夜宴》,让俏皮可爱的“唐宫”小姐姐将互联网热度席卷。讲好郑州文化故事,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与活化利用,也离不开与时俱进的投入创作,在郑州这片文化沃土上,艺术创作大有可为,动人故事讲述不尽。

就在去年,由郑州歌舞艺术中心打造的舞剧《水月洛神》,在“全省旅游发展大会”“情暖新春”等舞台向省内外观众完成展演,好评不断;舞蹈《唐宫夜宴》长盛不衰,在上海、成都、哈密等地登台亮相,深受当地群众喜爱。此外,舞蹈《象形之“中”》入围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终评,杂技《立绸舞》登台江苏卫视跨年之夜,一部部根植于中原文化、凸显郑州特色的文艺作品正焕发着属于“文化郑”的迷人色彩。

如今,优质文艺作品不仅绽放在盛大舞台,也在掌声与欢呼声中向基层走去。戏台一搭,锣鼓一响,2025年郑州市“舞台艺术送基层”系列演出就已经开启“巡演”之路,这些由郑州市戏剧艺术保护传承发展中心、郑州歌舞艺术中心(郑州歌舞剧院)、郑州市杂技团携手打造的剧目,无论是在繁华商圈还是在乡镇市集,将文化惠民落到实处,文艺之花也因此绽放在阡陌沃野。

文旅文创IP闪耀光彩

“天地之中、黄帝故里、功夫郑州”,就是打造城市旗舰IP的“文旅密码”。近年来,郑州正在培育一批文旅文创旗舰劲旅,为城市品牌建设与文旅文创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024年,郑州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获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郑州记忆1952油化厂旅游休闲街区入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新增管城郑州商都文化旅游区、中牟郑州海昌海洋公园、巩义青龙山生态文化旅游区3家国家4A级景区。城市更新的同时也让文旅产业迸发生机,利用城区老旧厂房、老街区改造建设而成的二砂文创园、油化厂文创园、阜民里等一批潮玩文创园区,如今已经成为年轻人喜爱、烟火气纵横、文娱活动不断的旅游消费目的地。

如今,郑州已经涌现出一批代表城市特色、彰显城市品牌、具有影响力的文旅IP。在各大社交平台上,承载千年河南历史文化的“河南博物院”已经成为人人推荐的必打卡点;以戏剧形式讲述中原文化与河南历史的“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也成为吸引外省游客的重要目的地;外国网红现场直播,NBA球员拜师学艺,无数国外游客前来打卡的“少林寺”依然是郑州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的“滩头重地”。冠以“旗舰”之名,郑州文旅IP正在闪耀光彩。

文旅强市建设阔步向前

当仰韶文明随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开放被人们重新关注,当“考古工地开放日”走入市民群众,古老商都时刻都焕发着“文艺范儿”;当戏剧与历史文化相结合,当非遗表演成为景区的“压轴好戏”,移步易景,便是文旅融合的诗篇。促进文商旅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全国重地,建设文旅强市和世界文化旅游胜地,郑州,正在书写着它的“文旅答卷”。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全市文化旅游工作多元融合、转型升级的再出发之年。5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文旅融合前景广阔,要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真正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刚刚落幕的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再次对全市文旅文创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工作绘制“路线图”,指引各项工作向前开展。

如今,为建设文旅强市和世界文化旅游胜地,全市文旅部门正积极推进将嵩山少林景区纳入世界级旅游景区培育对象,推进黄帝故里景区申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推进忆江南旅游度假区申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进中铁·泰和里申报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多管齐下,一批特色优质的“旗舰劲旅”早已蓄势待发。

文旅融合归一脉,千年商都满目新。未来,郑州将继续落实文物保护传承、抓好精品内容创作、做强演出演艺经济、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加之“微短剧”产业东风,文旅强市建设势必乘风破浪、多点开花。这座“中华儿女的寻根之地、中华文明的朝圣之地、中华文化的体验之地、国学教育的实践之地、现代文明的创新创业创造之地”也必将在新时代绘就更精彩的人文画卷。

(正观新闻记者 李居正)


统筹:梁冰
编辑:张晓璐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