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上午8点53分,姚寨路红旗路出入口有13人在步行,2辆机动车,8辆非机动车。”近日,记者在金水区丰产路街道姚砦社区网格化治理中心的大屏幕看到,大屏不仅实时显示监控画面,还有对人脸、行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抓拍。数据的跳动表示着车辆、行人不断增减的数量。工作人员坐在各自岗位上,紧盯屏幕,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电话铃声、交流声交织,一片忙碌而有序的景象。
大城之治,机杼万端。每一个网格组成了无死角、全覆盖的网格体系,也串起了郑州这座特大城市探索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的创新实践。
近两年,丰产路街道聚焦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现代化目标,将组织优势与数字优势有机融合,构建了“大中小”三屏联动数字治理机制的数智治理新格局。党建引领,网格赋能,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现代化治理之路。
多网融合 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姚砦社区是郑州市主城区唯一一个没有围墙、24个出入口、24小时开放,人车混行、商住一体的超大社区。社区成立于2016年,是在姚砦村回迁基础上新建社区。
结合社区出入口多、流动人口多、入驻业态多的“三多”状态,丰产路街道“借力打力”,与金水区新型智慧城市运行中心、公安部门、社区、物业等部门携手,挖掘各方需求,集合多方能量“连环套”式解决该社区社会治理问题。将物业安装的2300多个监控探头逐步接入社区网格治理中心,把警务室、物业办公室搬进了社区网格化治理中心同一空间办公,建立“大中小”三屏联动数字治理机制,治安事件破案率大幅度提升。
在社区网格化治理中心,由社区“两委”、社区民警、物业党支部书记联合办公模式让部门协作无缝衔接,共同处理社区事务,结合下沉职能部门(片医、市场监管、执法中队等)构建“3+N”的网格体系,实现线上线下多方互动,促进各类事件处置更精准、更快速、更高效。
数智融合 让平安指数满格
姚砦社区的摄像头不仅会动,而且是全天候一年365天不间断。
2023年10月,23套天眼系统安装运行,分布在小区出入口、主干道等区域,根据社区边界划定电子围栏,形成智能防范一张网。“天眼计划”的实施,悄无声息地为姚砦社区打开了一张0.35平方公里的“保护伞”。
警网融合运行当月,社区案发数量从7月的45起骤然降为5起。
去年12月,社区网格化治理中心民警的警务通接到预警信息,称有两名在外区域作案的犯罪嫌疑人进入金成时代广场,被天眼系统捕捉到。
社区网格化治理中心民警的警务通接到预警信息后,通过网格化中心进行线上“追踪”的同时,通知夜巡民警、物业夜巡队伍和巡防队员到指定区域搜寻,用人脸识别系统对案发时间段内现场及周边监控视频进行快速分析比对,将嫌疑人的面部特征、衣着特征、车辆特征和行动轨迹等图像信息发送至搜寻队伍人员移动终端,最终在7号楼2单元附近发现犯罪嫌疑人并协助民警进行处置,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员。
本次事件中从接警到抓获嫌疑人仅用时60分钟,使得警方能够精准定位嫌疑人,成功破案。此次事件对社区内潜在违法犯罪分子形成强大威慑,案发后一段时间内,社区治安类警情显著下降,同比下降90%。
一核多元,打造社区治理共同体
丰产路街道姚砦社区以社区党总支为核心,构建包括姚砦村党总支、万厦红色物业党支部、28个“两新”党组织在内的姚砦社区党建联盟,设立9个网格党支部,社区民警等下沉职能部门党员、物业公司党员、双报到党员等力量参与到网格党组织建设中,精准治理网格化、科技赋能数智化、警网联动协同化“一核三化”的策略悄然形成。
姚砦社区工作人员、民警、红色物业和其他职能部门通过网格实现大融合,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现在上下一心,一部手机搞定所有工作,真的是轻松多了,腾挪出来的时间,我们可以为居民和企业在服务上下功夫。”姚砦社区书记肖磊对社区未来发展满怀期待。
当900余个视频监控守护着城市的每个角落,当数据背后凝成了无数温暖的故事,丰产路街道正用科技与人文的融合,书写着新时代基层治理的温暖答卷。辖区正以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为笔,在数字时代勾勒出有速度、有精度、有温度的城市治理新画卷。
记者 鲁慧
统筹: 张改华
编辑: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