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委、市政府着眼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目标,近年来积极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全市中医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中医药人才培育工作持续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持续提升。
2023年,郑州市通过竞争性评审,成为全国15个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城市之一;2024年,郑州市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聚焦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我市实施多元化引育战略,成功引进14个高层次中医药专家团队,持续培养10名“中医药学科领军人才”,通过安排其参与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等方式,全面提升学术水平与创新能力。大力推进“西学中”人才培养工程,累计培养规模达7504人。在市政协双月协商座谈会上,相关部门介绍了我市中医药特色专科人才工作等情况。
中医药的独特价值在于其整体观、辨证论治思维及临床经验传承。特色专科人才既是经典理论的守护者,也是创新发展的实践者。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让创新的关键变量成为中医药传承发展的最大增量,人才是第一资源。虽然我市的中医药人才培育工作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目前还面临多方面的问题,比如高层次人才短缺、基层人才不足。
中医药讲究辩证,需要长时间、大量临床经验的积累,特别是传承。但目前人才培养上还存在评价机制不合理、教育模式待优化等问题,对于中医药人才的发展也会有一定的制约。
中医药文化随着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流传至今,博大精深,惠及苍生。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在这个国家战略与百姓期望交融一体的宏伟事业中,人才是强大的智力引擎和关键支撑。为开好这次双月协商座谈会,市政协先后组织了多次调研,并搜集整理了亳州、柳州等六地市在中医药特色专科人才机制方面的情况,吸收借鉴了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参与此次双月协商座谈会的政协委员、智库成员、专家学者和行业代表也围绕协商议题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提出了各自的对策与建议。
会后,市政协也将对这次协商成果及意见建议进行梳理汇总,形成协商专报,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助力我市形成“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中医药人才生态,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编辑: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