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季高校毕业生人才招聘会上,郑州市政协委员李姳慧正在向企业询问招聘计划及新入职毕业生岗位适应情况。这样的对话场景,是李姳慧履职的常态。作为郑州市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她常年奔走于高校、企业、招聘会现场,倾听毕业生求职困惑,记录企业用工需求。
今年年初,她在工作和调研中发现,郑州市在校生人数多、毕业生数量大,然而近年来就业市场需求量却呈现紧缩态势,且部分专业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毕业生“就业难”与企业“招工难”并存。为此,她提出《关于打好“组合拳”护航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提案,从政策扶持、校企联动、技能培训等多维度给出了详实建议。
李姳慧的提案并非“纸上谈兵”。针对高校毕业生专业技能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她建议优化高等教育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确保课程的适应性和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针对高校毕业生职业规划不清晰、实践经验不足等问题,她设计开发“专家培训+求职比赛”促能力提升模式,带领工作人员在全市22所高校举办活动近40场,并在全市社区、高校推动建设300个基层就业服务站——“乐业小站”,为群众提供家门口一站式人社便捷服务,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政策推介、就业创业指导,对接就业岗位,帮助大学生实现“从校门到职场大门”的无缝衔接。
郑州的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如何留住他们并做到人尽其才,为城市区域发展提供有效智力支撑,也是她一直关注的问题。李姳慧认为,提升城市吸引力、出台政策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等,都是吸引大学生“留下来”的重要举措,此外,她还建议,在郑州主城区用工单位吸纳毕业生有限的情况下,加大周边县域扩岗举措,鼓励更多毕业生走向基层。
履职三年来,围绕大学生就业创业,李姳慧还提交了《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创业的提案》《关于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 助力高校毕业生走出 “就业难”困境的提案》《关于开通点对点就业直通公交车为大学生求职保驾护航的提案》等多份提案。面对“委员”与“就业服务工作者”的双重身份,她坦言,只有扎根一线,才能让建言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
编辑: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