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郑州】——2025“首季奋进路”系列报道

“牟小莓”:振兴路上“甜蜜果”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画卷上,中牟草莓从零星种植到规模经营,从单一品种到多元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以蓬勃之势书写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精彩篇章。

小小草莓成了乡村振兴路上的“甜蜜果”

​政策引领,构建全产业链格局

曾经,中牟的草莓种植以分散的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缺乏科学规划,种植技术参差不齐,销售渠道也极为有限。草莓的产量和收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天气和市场行情。

为改变这一现状,中牟出台了一系列土地流转优惠政策,鼓励农户将土地集中流转,实现规模化种植。通过政策引导,2000余亩分散的草莓田整合起来,形成了规模化的种植基地。

这不仅便于统一管理,还降低了种植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作为中牟新区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郑州动康食品工程有限公司在当地草莓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公司负责人闫书杰感慨地说:“规模化种植降低了成本,还能统一安排农事活动,效率比以前高太多了。”

同时,为延伸草莓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中牟积极发挥政策优势,协调各方资源,为产业发展搭建平台。在政策支持下,建成了现代化的加工厂,配备了鲜果冷储库、无菌灌装线等先进设施,实现了从“采摘—分拣—加工—仓储—运输”的全链条贯通。

过去,农户们只能售卖鲜果,一旦遇上销售旺季,草莓价格便会大幅下跌,收入锐减。如今,草莓被加工成果汁、果酱、冻干零食等多种产品,附加值提升了3倍以上。姚家镇闫家村的王二勇笑着说:“以前草莓多了卖不出去,只能看着烂掉,心疼得不行。现在好了,公司把草莓加工成各种产品,我们的收入也跟着涨了。”

资金扶持,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资金是关键因素。中牟加大对草莓产业的项目资金投入,其中,在姚家镇投入800万元建设育苗基地,从源头上保障了草莓种苗的品质。

优质的种苗是草莓高产、稳产的基础。该育苗基地采用先进的育苗技术,严格筛选种苗,确保为农户提供健康、优质的草莓苗。使用这些优质种苗,农户们种植的草莓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姚家镇小胡村的种植户李小丽说:“以前用的种苗不好,亩产低,烂果多。现在用了育苗基地的苗,不仅提高了亩产量,烂果率也低了,每斤收购价还提高了2块钱。”

科技赋能,推动产业品质升级

为提高草莓种植的科技含量,中牟积极组织各类培训活动,邀请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讲解疏花疏果、冷链保鲜、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每年举办10余次田间课堂,累计培训3000余人次。通过培训,农户们逐渐摒弃了传统的“靠经验”种植方式,转而采用科学的种植管理方法。

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使用防虫网、熊蜂授粉等绿色技术,既保证了草莓的品质安全,又提高了优品率。如今,中牟草莓的优品率从过去的60%提升至85%,为品牌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品牌打造,拓展产业市场空间

在提升产品品质的同时,中牟积极推动“三品一标”建设,助力当地草莓产业打造品牌。通过成功申报“中牟草莓”标志使用权,建立了从产地到品牌的全溯源体系,让消费者能够清晰了解草莓的种植、加工、运输等全过程信息,增强了消费者对中牟草莓的信任度。

为拓宽销售渠道,组织当地草莓企业和农户参加全国草莓大会等大型展会。随着品牌知名度的不断提升,中牟草莓的市场份额逐步扩大。

利益联结,共绘乡村振兴新篇

在推动“牟小莓”产业发展过程中,中牟注重建立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充分享受到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通过“公司+农户”订单农业模式,企业与2000余户农户签订保价收购协议,确保农户的销售渠道稳定。同时,企业为农户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帮助农户提高产量和品质。

在企业发展的带动下,当地农户不仅可以通过种植草莓获得收入,还能在企业的加工厂和种植基地务工,实现家门口就业。这种“种植有指导、销售有保障、就业有岗位”的模式,让2000余户农户年均增收2.6万元。

在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下,中牟草莓产业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中牟新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以科技育种为“芯”、品质提升为“核”,延伸草莓深加工链条、深化农文旅融合,把小草莓做成助农增收的大产业,让中牟草莓香飘更远、品牌更响。

记者 卢文军 文/图


编辑:宋雨馨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