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心城市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郑州主城区内现存商代都城遗址、二七纪念塔、德化街等52处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3600年建城史的文化基因。但在城市更新过程中,面临着历史空间碎片化、文旅消费能级不足等问题。
郑州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上,政协委员严文斌提交了“郑州主城区历史文化空间更新利用 构建文旅消费新场景”的提案。
他认为目前仍存在以下问题:
资源活化不足。经初步调研统计,主城区约75%的历史建筑未形成有效利用场景,商代城墙遗址等核心资源展示手段单一。
空间整合欠缺。历史文化点位呈点状分布,未形成主题化游览线路,日均游客停留时间不足3小时。
业态能级较低。传统文旅消费以门票经济为主,夜间经济、体验经济等新业态占比不足。
配套支撑薄弱。约半数历史街区存在交通接驳不畅、智慧导览缺失等问题。
对此他建议,更新历史文化空间。
1.构建“三带五核”体系,打造“复兴郑州”
打造商都文化展示带。以7.5公里商代城墙遗址为轴线,建设立体化遗址公园。
重塑红色文化体验带。整合二七纪念塔、豫丰纱厂旧址等资源,通过对老旧厂房保护式更新再利用,开发"铁路风云"沉浸式剧本杀。
复兴老城记忆生活带。对文庙-城隍庙片区实施"针灸式"更新。
建设五大主题核:包括商都遗址核、德化街民国风情核、书院街文化创意核、管城老街民俗体验核、碧沙岗生态文化核。
2.聚力文化惠民,打造“文艺郑州”
发挥中心城区历史文化资源、文博演艺资源优势,引入开心麻花等头部文创企业,打造多主体、多类型、多空间共同繁荣的都市文博消费生态,建设“博物馆之城”“百戏之城”“演艺之城”。
组织“跟着微短剧去旅行”主题精品创作,推动郑州一批实体取景地跟随微短剧的热播“出圈”。
创新文化消费产品,推出“郑州礼物”文创品牌,开发甲骨文巧克力、钧瓷咖啡杯等特色商品。
实行文化出海计划。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打造具有郑州特色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样本。
3.培育消费新场景,打造“活力郑州”
高标准规划建设国际文旅休闲街区,建成一批集文化空间游玩、历史文化体验、主题沉浸互动、文化社交休闲等于一体的文化消费街区。
高标准规划建设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加快打造郑东新区《如意·龙湖》城市水上夜游、管城区阜民里等以“夜演、夜宴、夜宿、夜游、夜购、夜娱、夜读”为主题的夜间休闲消费产品和活动,强化“醉美·夜郑州”品牌。
完善实施保障机制。
成立市级领导小组。建立文化、规划、文旅等多部门协同机制,设立历史街区更新专家委员会。
创新投融资模式。设立10亿元城市更新基金,探索历史建筑产权置换、收益权质押等融资方式。
培育专业运营主体。引进国内头部文旅企业,扶持本土文化IP孵化机构。实施人才振兴计划,与郑州大学共建文化遗产创新中心,培养复合型更新人才。
构建数字赋能系统。整合“郑好办”APP资源,搭建文化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历史建筑数据库,以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
编辑: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