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中”的嵩山,历经亿万年岁月雕琢,屹立于华夏文明的核心地带,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与艺术基因。这里不仅是五岳之中,更是中华文明的精神图腾,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留下千古绝唱,众多艺术灵感于此迸发。白银河,这位土生土长的嵩山之子,以对故土的赤诚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用画笔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描绘出了属于自己的璀璨艺术人生,续写着一段动人的艺术传奇。他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登封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凭借卓越的艺术成就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在艺术创作与文化传播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推动地方艺术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父耀画坛启蒙初,少时濡染艺心苏
1958年,白银河的父亲白景耀作为村里的团支部书记兼民校教师,凭借着对艺术的满腔热爱,毅然投身到乡村文化宣传工作之中。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白景耀没有专业的绘画工具,却凭借着对艺术的执着,就地取材,用简易的画笔和颜料,在简陋的纸张和墙壁上,创作了大量以讲卫生、大生产等为主题的宣传画。他的画作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不仅为村里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更成为村民了解外界、获取知识的重要窗口。他用画笔描绘着乡村的美好生活愿景,激励着村民积极投身生产建设,在当地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白景耀的绘画才能如同金子般闪耀,很快就吸引了外界的关注。当时,人民日报社记者宋健(女),到背阴坡进行采访报道,被眼前充满乡土气息却又极具艺术感染力的作品所震撼,被白景耀在艰苦条件下坚持艺术创作的精神所打动。回到北京后,《人民日报》以头版头条的大标题发出了“文化圣地背阴坡”的社论。在国内影响极大,并波及国外。之后团中央、团省委、郑州大学、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央文化部,当时的苏共团中央、文化部等单位都到背阴坡进行采访和考察。
这个小村庄因为白景耀的艺术成就,成为全国重点文化宣传典型。一时间,河南省图书馆、郑州市图书馆纷纷行动起来,专门出版了相关画册对村里的文化成果进行宣传。白景耀作为代表参加了全国第二届先进分子代表大会,这份荣誉不仅属于他个人,更属于整个村庄。当时,北京人民大会堂尚未完全建成,会议在体育馆召开,白景耀在会议结束后,还肩负使命在郑州地区进行了近一个月的报告宣传,他的影响力如涟漪般不断扩散,激励着更多人投身文化建设事业。
年幼的白银河就在这样充满艺术氛围的家庭中成长。每当父亲作画时,他总会静静地站在一旁,眼神中充满了好奇与崇拜。父亲专注的神情、画笔在纸上勾勒出的灵动线条、色彩在画面上的奇妙融合,都深深吸引着他,仿佛有一种无形的魔力,引领他走进艺术的奇妙世界。从最初只是好奇地旁观,到后来尝试拿起画笔临摹父亲的小画,白银河在不知不觉中踏上了艺术之路。父亲的辉煌经历如同明亮的灯塔,照亮了他前行的方向,在他幼小的心中种下了艺术的种子,为他日后的艺术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启蒙基础。
负笈求学绘梦途,周师深造艺基固
随着年龄的增长,白银河对绘画的热爱愈发强烈,这份热爱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炽热而持久。上小学时,他便常常利用课余时间画画,教室的黑板成了他展示才华的舞台。他用粉笔在黑板上描绘着心中的世界,无论是可爱的小动物、美丽的花朵,还是同学们嬉戏的场景,都在他的笔下栩栩如生。同学们围在他身边,赞叹不已,这让他更加坚定了在艺术道路上走下去的决心。
1979 年,白银河升入高中,一年后,登封市五中成立了可以系统学习美术的专业班,得知这个消息后,他毫不犹豫地主动要求转学。尽管新的学校离家较远,学习环境也需要重新适应,但为了能够接受更专业的美术教育,他克服了重重困难。在高中的学习过程中,白银河始终保持着对绘画的高度热情和专注。他将父亲的小画订成画册,一有时间就拿出来临摹,仔细研究每一笔的走势、每一种色彩的搭配,不断提升自己的绘画技巧。他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美术活动,与同学们交流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3年,白银河凭借扎实的基础和出色的表现,成功考入周口师范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在当时,美术专业的竞争异常激烈,能够脱颖而出,足以证明他的实力。进入周口师范学院后,白银河迎来了艺术学习的黄金时期。在院校里,他系统地研习中国画的理论与技法,从传统的笔墨运用到构图布局,从经典的画作赏析到实际的创作实践,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他沉浸在浩瀚的艺术典籍中,深入研究《芥子园画谱》《历代名画记》等经典著作,汲取古人的艺术智慧。课堂上,他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解,仔细观察老师的示范,积极参与各种绘画实践课程;课后,他常常泡在画室里,反复练习,不断探索。同时,他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外出写生活动,游历泰山、衡山等各大山川明秀。在写生过程中,他仔细观察不同山脉的形态、植被的分布以及光影的变化,用画笔记录下大自然的美妙瞬间。他时而站在山巅,俯瞰群山连绵的壮阔景象;时而坐在溪边,描绘流水潺潺的灵动画面;时而走进林间,捕捉阳光透过树叶洒下的斑驳光影。这些经历不仅丰富了他的绘画素材,更让他对山水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为他未来的艺术创作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1986年,白银河从周口师范学院毕业,怀着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家乡的深厚眷恋,他回到了家乡登封,被分配到登封城关初中担任美术教师。在三尺讲台上,他耐心地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课余时间,他背起画具,走进嵩山的怀抱,用画笔与这片土地对话。工作期间,他多次被借调到土地局、文化馆等相关部门从事文化宣传工作。在土地局,他运用自己的绘画专长,为土地宣传制作精美的版面,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简洁的文字,向人们传达土地保护的重要性;在文化馆,他参与各类文化活动的策划与宣传,为丰富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些经历不仅让他接触到了不同领域的文化内容,拓宽了视野,更为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源泉和实践机会,使他的艺术风格更加多元和成熟。
白银河将嵩山视为自己艺术创作的核心母题,在他眼中,嵩山不仅是一座雄伟壮丽的自然山峰,更是承载着千年文化底蕴的精神象征。此后的二十余载,无论严寒酷暑,他总是背着沉重的画具,穿行在嵩山的七十二峰之间。为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嵩山,他常常携带干粮甚至睡袋,在悬崖峭壁、深谷幽壑间安营扎寨。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嵩山的峰峦上,他便开始了一天的写生,用画笔捕捉那转瞬即逝的光影;夜晚,在繁星的陪伴下,他依然沉浸在创作的世界中,借着微弱的月光勾勒山峰的轮廓。他用脚步丈量嵩山的每一寸土地,用画笔记录嵩山四季晨昏的光影变幻与气象万千。
在实地写生过程中,白银河对嵩山的观察达到了细致入微的程度。他发现嵩山特有的石英岩质与层峦结构,具有独特的美感和质感。为了能够准确地表现出这些特点,他不断尝试和创新绘画技法。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以中侧锋交替勾勒山石棱角,配合短促有力的擦笔,精准地呈现出嵩山岩壁坚硬嶙峋的质感,让每一块石头都仿佛具有了生命力。在描绘嵩山的云雾时,他巧妙地运用湿笔晕染与留白技法,通过控制墨色的浓淡和水分的多少,展现出嵩山云海的缥缈空灵,使画面充满了神秘的意境。而在瀑布的创作上,他以长短不一的线条与墨色浓淡变化,生动地再现了嵩山飞瀑跌宕起伏、奔腾不息的磅礴气势,让观者仿佛能听到瀑布的轰鸣声。
经年累月的嵩山写生,让白银河将嵩山的雄浑壮美、清幽静谧融入到自己的画作之中。他的作品构图既遵循传统山水章法,又巧妙地融入了嵩山独特的地貌特征,形成了层次分明、空间深邃的画面布局。在色彩运用上,他以墨色为主调,辅以淡雅的青绿,凸显出嵩山古朴苍劲又生机盎然的气质。经过多年的沉淀和磨砺,白银河最终成就了写实与写意交融、兼具地域特色与艺术感染力的个人风格,他的画作成为嵩山的艺术名片,向世人展示着嵩山的独特魅力。
艺途逐浪攀高峰,硕果盈枝耀画空
白银河在艺术道路上的努力和坚持,终于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他从省级会员逐步成长为中国美协会员,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的汗水和心血。凭借着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独特的创作风格,他的多幅作品在全国性美术展览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2018年,白银河的作品《双清幽居图》参加 “纪念何香凝先生诞辰140周年暨首届‘香凝如故’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画、油画)”,并被评为入选作品。这幅作品以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构图,展现出了清幽雅致的山水意境。画面中,两座古朴的小屋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周围云雾缭绕,树木葱茏,仿佛是一个远离尘世喧嚣的世外桃源。评委们对这幅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不仅具有深厚的传统功底,又融入了现代的审美观念,是一幅难得的佳作。
2019年,他的作品《梦回家山》参加 “2019大美观音山・首届全国中国画山水作品展”,同样入选。该作品融入了他对家乡山水的深厚情感,通过精湛的技艺将梦中的山水景象呈现在观众眼前。画面中,熟悉的山峦、蜿蜒的溪流、古朴的村落,都寄托着他对故乡的思念和眷恋,引发了 人们的强烈共鸣。
同年,白银河的中国画线描作品《阅世千年》入选 “出彩郑州・全国第五届中国画线描艺术展”。他以流畅的线条和独特的视角,描绘出了历史的沧桑与厚重。沧桑的古树,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展现了他在中国画线描领域的深厚功底。
2022年,作品《嵩岳峻极图》入选“全国第六届中国画线描艺术展”,并具备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资格一次。这幅作品以嵩山为创作对象,将嵩山的雄伟壮丽与中国画线描的艺术魅力完美结合。画面中,嵩山主峰峻极峰巍峨耸立,直插云霄,山间云雾缭绕,松柏苍翠,展现出了嵩山的磅礴气势和独特神韵,成为他艺术生涯中的又一重要代表作。
此外,白银河还有多幅作品在其他全国性展览中入选,如《家山凝玉》参加“美丽中国-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使命・伏》参加2019年中国武汉“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全国美术作品展”;《嵩山神韵》入选第一届中国插画艺术展;《潮》入选第四届“邮驿路 运河情”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画、油画)等。这些作品的入选和获奖,不仅是对白银河艺术才华的肯定,也让他在国内外画坛上逐渐崭露头角。
白银河创作的嵩山题材作品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受到了众多艺术爱好者的喜爱和收藏。他的作品热销中国大陆、香港、马来西亚等地,成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嵩山魅力的重要载体。同时,他还主编了《嵩山画风》画册,由东方文化出版社出版。这本画册系统地展示了嵩山题材绘画的艺术特色和发展历程,为推广嵩山文化和中国画艺术作出了积极贡献。如今,白银河已成为画坛颇具影响力的山水画家,他的艺术成就如同嵩山的峰峦一般,巍峨耸立,令人敬仰。
执掌美协担重任,文脉传承功绩振
凭借着在艺术领域的卓越成就和广泛影响力,白银河担任了登封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等重要职务。在其位,谋其政,白银河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他积极投身于美协的各项工作,致力于推动地方美术事业的发展,为当地的文化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会员发展方面,白银河刚担任美协主席时,河南省美协会员仅寥寥几人,发展前景不容乐观。面对这一困境,他积极组织各类活动,如河南省新人新作展等,为会员提供更多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他还主动深入基层,挖掘有潜力的美术人才,鼓励他们加入美协,共同推动地方美术事业的发展。通过他的不懈努力,会员数量大幅增加,在郑州市各县区名列前茅,如今美协会员已达数十人,美协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不断提升。
白银河十分注重组织展览交流活动。为非会员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激发他们对绘画的热情;同时,会员展也定期举行,为会员们提供了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这些展览活动不仅提升了会员的创作积极性,也在当地营造了浓厚的艺术氛围,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上了美术。他还积极搭建艺术交流平台,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合作。他组织会员参加全国性的美术展览,让大家有机会与全国的优秀艺术家交流学习,拓宽视野;邀请知名艺术家到登封举办讲座和研讨会,为当地美术爱好者带来新的艺术理念和创作思路。
在他的努力下,登封市的美术事业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美术人才。他还积极推动美术教育的普及,组织美协会员走进学校、社区,开展美术培训和公益讲座,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艺术的魅力。白银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将嵩山文化与艺术创作相结合,推动全市文化事业迈向新的高度。他不仅在艺术创作上达到了更高境界,更以文化传承者和推动者的身份,让嵩山文化与艺术魅力传播得更远,为地方文化传承与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了当地文化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白银河,这位嵩山脚下的画家,用青春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懈追求。他以父亲的辉煌为起点,在求学中积累,在写生中沉淀,在创作中突破,在美协工作中奉献。他的艺术传奇,如同嵩山的千年文脉,源远流长,激励着无数后来者在艺术的天地中不断探索前行。他用画笔描绘出的不仅是嵩山的壮美景色,更是对家乡的热爱、对艺术的执着和对文化传承的担当。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继续在艺术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嵩山文化的传播和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让这段艺术传奇在 “天地之中” 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记者 袁建龙 通讯员 阎洧涛 文/图
统筹:曹杰
编辑:李佳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