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一早,随着诊室门的轻轻开启,王女士熟悉的声音再次响起:“周医生,我又来了。”
她的笑容中带着几分轻松,仿佛走进了一个老朋友的家。
周医生抬头,笑容温暖如初:“今天自己来的?感觉怎么样?”
在周太民医生的诊室,这样的对话日复一日地上演,却每次都充满了新的温情与希望。王女士,只是周医生众多患者中的一个缩影。王女士是周太民医生的“老患者”,每当提起周医生,她总是满怀感激,言语间充满了敬重与信赖。
周太民,一个名字背后承载着四代中医世家的传承与期许。自幼沐浴在中医文化的海洋中,他深知医术与医德并重的重要性。作为行医45年的老医师,他始终秉持着“医者仁心,责任如山”的信念。无论患者贫富贵贱,他都一视同仁,视每一位患者都如同亲人。
在周医生的诊室,他认真倾听患者的每一个细节,观察他们的每一个表情,用中医的智慧为他们量身制定治疗方案。这里,不仅是一个治病救人的场所,更是一个充满人性关怀的精神栖息地。
周太民不仅医术精湛,更是一位致力于推动中医传承的带教老师。在他的悉心教导下,其所培养的学生在中医学专业领域表现卓越。周太民的教学方式别具一格,他从不拘泥于课本知识,而是鼓励学生跳出课本的束缚,在实践中探索、在思考中成长。在他的诊室,学生们学会了如何以同理心去倾听患者、去理解他们的痛苦与焦虑。周太民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医者不仅要治病,更要治人”的深刻内涵。
一位学生感慨道:“周老师在问诊时总是耐心细致,面对形形色色的患者,他总能以同理心去倾听、去沟通,站在患者的角度看待问题,这不仅缓解了他们的身体痛苦,更抚平了他们内心的焦虑与不安。在他的引导下,患者的心态从低落逐渐转变为充满信心,这种转变让我深刻体会到医者的力量不仅在于治病,更在于治人。”
他常常告诫学生:“中医是一门活的学问,不能拘泥于书本。医者要有自己的思考,要学会从患者的症状中发现问题的根源。”他特别强调“师古而不泥古”,鼓励学生在传承中医精髓的同时,博采众长,勇于创新。在他看来,中医的传承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要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让中医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周太民始终秉持“每日必有一得”的座右铭,认为行医不仅是治病救人,更是一种不断学习与精进的过程。他每天都会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总结,尤其是对疑难杂症患者,更是倾注了无比的耐心与细致。在他看来,每一位患者都是独特的个体,只有深入了解他们的病情与内心,才能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帮助他们重获健康。
他凭借着40多年的执着,深刻诠释了“医者仁心”的丰富意蕴。在他的言行举止间,每个人都能真切地感受到中医的真谛——它不仅体现在高超的医疗技艺上,更深刻地蕴含了对生命的崇敬与呵护。他以毕生的执着,实践了“医道至诚”的崇高理念,为中医的薪火相传与创新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他的淡泊与执着,宛如一盏璀璨的明灯,照亮了现代医学领域中往往被忽略的人文情怀。
记者 孙庆辉 通讯员 张齐飞 赵怡 文/图
统筹:张改华
编辑: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