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郑州高新区的董小喆和董小赫是一对双胞胎,7月26日,两人同时收到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即将迈向人生的新一站。

今年高考,哥哥董小喆和弟弟董小赫分别考出了702分和699分的好成绩。弟弟董小赫拿着录取通知书表示:“比较幸运,感谢高中、初中、小学的老师和同学们,感谢家长的培育。之前在网上看到过北大的录取通知书,但拿到手里还是不敢相信。”兄弟俩在平常学习中互帮互助,相互分享学习中的心得。哥哥董小喆说:“双胞胎是我们的优势和特点。若是家里没有同龄人的话,假期就很难保持自律,但我们会相互督促学习,我觉得意义比较大。”董小赫说,平时如果一人某一科比对方考得好,星期天回家后就会互相交流学习技巧和答题思路。

虽然是理科高考生,但是谈起学习诀窍,两人都提到了阅读能力。从小学到高中,董小喆和董小赫非常喜欢阅读,尤其是名著和文言文。

董小喆认为,高中课业繁重,尤其是高三很难有太多的阅读时间,所以高一高二时,要尽量多阅读、多积累。“重点阅读统编课本中推荐的书目,如《乡土中国》《红楼梦》《百年孤独》《复活》等。”董小喆特别推荐统一发放的统编语文读本,文章类型丰富、一应俱全,内容上可以与课文形成有益呼应。“我语文学习比较剑走偏锋。”董小赫认为,读高一时,班主任倡导学生多看古诗文,他就非常喜欢读《三国志》。董小赫说,他从小就喜欢看与历史、古文化相关的书籍。看《三国志》有一定的用处,在考场上可以提升古诗文的作答效率,很占优势。还能给作文提供很多论据。进入高中后,受班主任影响,董小赫又开始看“前四史”和《古文观止》《诗经》《楚辞》,以及唐诗宋词,还有道家的《道德经》《庄子》《列子》等。虽然高中课业繁重,但董小赫每天还是尽量争取半个小时来阅读。

在兄弟二人看来,阅读首先能提升快速阅读文本、提取信息、理解文本的能力,从而可以帮助准确把握各科试题的“题眼”,赢得更多思考的时间。而且,当阅读前人优秀的文字时,对自己的语言表达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哥哥董小喆对人工智能非常感兴趣,选择了北京大学计算机类专业;弟弟董小赫有志于从事集成电路研究,选择了电子信息类专业。兄弟二人告诉记者,人工智能和集成电路都是国家战略学科。“这个专业和现在科技是最前沿的,并且这个学科涉及的内容很广泛,有很多可以深入挖掘的点,是比较吸引我的。”“比如通用人工智能的实现和应用上,因为我之前听过北大教授的一个演讲,所以我希望到时候可以在通用人工智能、智能科学方面进行深造”。

记者 孙庆辉 通讯员 方宝岭 文/图


统筹:陈静
编辑:王洋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