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牟县发挥“德治”在社会治理中的先导和教化作用,创新实施德治“四项工程”,努力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形成道德实践与基层治理的良性互动新模式。
【实施以规立德淳民风工程】
移风易俗:改变陈规陋习,共绘文明“同心圆”
“在理事堂待客,经济实惠不浪费,同样的菜品,一桌菜的价格与酒店相比,至少省一半儿钱。”东风路街道大潘庄村村民朱佰修在办事待客时深有感触地说。
据大潘庄村党支书张新胜介绍,村内分设红白事理事堂,婚事提前介入,白事第一时间上门,做实群众思想工作,使辖区“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喜事减少办”蔚然成风。像这样的红白理事堂在中牟县农村已经屡见不鲜,年轻人也自觉践行厚养薄葬,抵制高价彩礼。
“彩礼不在多少,只要人家对我好。幸福是自己奋斗出来的,我希望婚礼简办。”韩寺镇大洪村村民李志超的妹妹说。
据悉,李志超在父亲患重病期间,带着父亲的病例资料穿梭于各大医院咨询诊治。在父亲去世后,他扛住亲戚强烈要求丧事按照农村习俗厚葬的压力,做通亲戚朋友的思想工作,响应国家号召丧事从简。妹妹结婚,从原初计划摆45桌酒席、彩礼8.8万元,精简到16桌酒席、彩礼只收8800元,这场婚礼办得“新”,办得“好”,还办得“省”。因事迹突出,李志超获得了2023年度河南省“十佳乡村光荣榜”移风易俗好榜样荣誉称号。
之凤说和团:坚持以文化人,营造乡村治理新风
青年路街道明山庙村“之凤说和团”组织辖区各类乡贤、能人担任调解员,对村里“法律管不到、村民很反感”的事情进行评理、劝说,大到民事纠纷,小到婆媳不和,他们主动登门做思想工作,排除群众之间因矛盾产生的疙瘩,架起群众相互解纷息争的连心桥。截至目前,之凤说和团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26起,调解成功率达100%。
2021年以来,中牟县连续四年实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五大行动”,强化“德治+自治”,持续推动移风易俗工作深入基层,实现了全县238个行政村“一约五会”全覆盖,倡导“一会一年一事”,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疑难问题,在倡树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节俭养德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实施以行崇德树新风工程】
小板凳宣讲: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是宣讲主阵地
在丈八沟公园,东风路街道党员、群众、志愿者挥舞着手中的五星红旗齐唱《我们走在大路上》,这是“小板凳”红色宣讲现场的场景。东风路街道“小板凳”宣讲不拘形式、不讲地点,小板凳一摆、小喇叭一开,一场冒着“热乎气”的宣讲课堂新鲜出炉。街边路边、农家小院、公园游园可讲,三五人可讲,百八十人还可讲,通过活色生香的小故事把“流动党课”送到群众身边,让党的声音传到千家万户。
文明实践:聚焦多元化需求,强化服务精准供给
中牟文旅成功叫响中国中牟·幻乐之城IP,为更好服务游客,树立对外良好形象,2024年初,中牟县创新开展“爱我中牟·护我家乡”文明实践系列活动,引导广大市民争做社会好公民、争做单位好职工、争做家庭好成员、争做网上好网民。2018年以来,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的深入推进,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蓬勃开展。“蓝天地摊儿”讲应急救援知识、防溺水常识;“赶考路上有我”激发中牟儿女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强基工程”凝聚文艺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磅礴力量;“四送一助力”和县乡村三级联动文明实践周聚焦美丽乡村建设,城乡共融共创方兴未艾;部分实践所(站)围绕传统节日开展投壶射柳、时空信箱活动备受群众青睐。
截至目前,中牟县实现了县乡村三级中心(所、站)全覆盖,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1+2+13+238+9”文明实践矩阵,形成上下一体的组织体系和三级书记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基层文明实践正朝着“阵地建设‘强’起来,文明实践‘活’起来,志愿服务‘暖’起来,文明新风‘吹’起来”的方向迈进……
【实施以文养德润文明工程】
家风建设:深挖家风内涵,培育文明乡风
“上尊老,下爱幼,夫妻和,邻里睦,万事兴”,据万滩镇七里店村干部介绍,村里每家都有自家的家风家训,多少年来一直传承着从未间断。无独有偶,姚家镇自编自演的快板《姚家家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通,引导群众摒除男尊女卑、约束邻里关系,培育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
积分兑换:创新管理模式,完善善治积分制度
广惠街街道开展志愿服务暖人心,积分兑换聚人气活动,依托网格化治理,在“惠生活·惠积分”小程序上发布招募志愿者信息和志愿服务内容,通过志愿服务时长兑换积分,形成了“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关爱回馈”的良性循环机制。
孝善文化:坚持以文育人,提升乡村治理软实力
青年路街道探索孝善治理新模式,明山庙村每年重阳节邀请村内300余名60岁以上老年人举办“百叟宴”,老人们吃宴席、听戏曲、唠家常,并借助百叟宴表彰“好儿女”“幸福家庭”,让百岁老人携五世同堂上台接受表彰,擦亮百叟宴品牌;东风路街道孟庄村发挥孝善理事会作用,每月为60岁以上党员、80岁以上老人过生日送蛋糕;郭庄村每年重阳节隆重举行孝老爱亲活动,全村老人和子女欢聚一堂,观看节目,子女为老人梳头、洗脚、揉肩、捶背;万滩镇举办孝善文化节,以“爱心演出”“儿女尽孝”“共食饺子宴”等弘扬孝老美德;刘集镇聚焦邻里守望项目,围绕老年手指操、剪艺剪纸、听戏曲享人生、魅力夕阳广场舞和邻里一家亲等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引导群众自娱自乐、自编自演、自我教育……在中牟这座城市,文明的精神滋养着这片沃土,文化的力量润泽着百姓心田,不断促进公民文明素养提升,不断扮靓文明城市的幸福底色。
【实施以评树德展形象工程】
典型礼遇:榜样示范引领,奏响向上向善主旋律
中牟县坚持“培、选、立、传、管”典型培树机制,深入推进典型选树活动,倡树社会正能量。2024年3月19日,中牟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为河南省“十佳乡村光荣榜人物”移风易俗好榜样李志超、河南省“乡村光荣榜”群众组织好会长邵会山佩戴绶带,并举行隆重的挂牌活动。2023年中牟县评选表彰县级乡村光荣榜86人,其中,42人上榜郑州市乡村光荣榜、4人上榜河南省乡村光荣榜、3人上榜河南省十佳乡村光荣榜。中牟县在全省率先开展文明家庭评选活动,9年来,已有2577户跃入县级以上文明家庭,312人荣获中牟县文明市民。截至目前,全县共有14人获评中国好人,7人获评河南好人、11人获评郑州市道德模范及提名,11人获评郑州市文明市民标兵。
近年来,中牟县从政治嘉许、健康关怀、节日慰问等方面落实、推广礼遇关爱政策,树立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今年4月,中牟县为辖区中国好人、河南好人等先进典型颁发榜样人物礼遇卡76张,可免费游览绿博园,乘坐县域公交车。
文明创建:二维码再添新形式,精神文明建设搭上直通车
“有二维码的荣誉门牌真是太好了,轻轻一扫,文明家庭的事迹就跳出来了,还有星级文明户认领标准,俺会按照标准去做,争取多得几颗星。”姚家镇老八庄村村民王庆娟看着邻居家的文明家庭二维码荣誉门牌羡慕地说。姚家镇老八庄村、刘张村,万滩镇关家村创新设置的文明创建电子门牌,把文明家庭故事、好人事迹等融进二维码,群众只要轻轻一扫就可以看到文明户的各项荣誉和事迹,还可通过扫码认领各种活动。
如今,中牟正以春风化雨之力在德治引领基层治理中凝聚发展动力,走出一条文明实践、文化传承、典型礼遇、乡村振兴的新路子,群众安全感、幸福感、满意度明显增强。
记者 张朝晖 通讯员 王永飞 严建行 文/图
统筹:陈静
编辑: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