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关中平原东北部蒲城县城的一条街上有一个牌楼,上写“将相故里”。“将”是指杨虎城,“相”则是指王鼎。一百多年来,这位谏铮朝廷抗击外敌的王鼎成为陕西的骄傲,而这位国之大臣的事迹却被尘封多年。

5月18日,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文化与旅游研究基地主任、特聘教授,北京文史馆馆员,原国家清史办主任卜键在郑州图书馆做客天一文化讲坛,分享了“国之大臣:王鼎与嘉道两朝政治”。

卜键

谈王鼎:一位纯臣

正观新闻:是什么契机让您关注到王鼎这一历史人物的?

卜键: 2012年,我的一个多年好友打电话来,说陕西省清代有两个历史人物,一个是王杰,一个是王鼎,希望代为邀约一位清史专家,为二人各写一本传记。起初,我觉得这件事很简单,可最后发现研究清史的学者对二人了解不多。好奇心驱使我去查阅相关论文文章,才知道王鼎曾阻止林则徐流放,甚至为了阻止南京条约的签订,竟以尸谏惊天下,这样一个历史人物竟然不被人熟知。

据卜键介绍,在王鼎任要职期间,“鸦烟流毒,为中国三千年未有之祸”,于是他力排众议,力主禁烟。鸦片战争爆发后,王鼎又力主抗战。

鸦片战争失败后,林则徐被革职,发配伊犁。而王鼎坚定站在林则徐这一边,恰逢河南黄河决口,王鼎受命前往督办河工,请求留下被革职流放的林则徐,二人在工八个月,合龙后,王鼎特别举荐林则徐,可得旨仍然遣发伊犁,王鼎送行时老泪纵横。

王鼎回京后,数次面奏,请求严惩割让香港的琦善,起用林则徐,道光帝不许,怀揣遗疏于军机处别院自缢。

远在伊犁河谷的林则徐闻讯感伤,写成悼诗二首,中有“卫史遗言成永憾,晋卿祈死岂初心”一联,真称挚交之言。 

正观新闻:您如何看待尸谏这一行为?

卜键:我感到很震惊。清朝、明朝也没有位高权重的高官出现这样的行为。所以我说他是清代的屈原。

正观新闻:您如何评价王鼎这一历史人物?

卜键:王鼎是一个难得的认真做事的人,例如,查案子、修堵黄河,战争中物资调配,节省经费等工作都做得出色。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他就是“纯臣”,他是一个认真为国家尽职尽责的人,并不会太计较个人得失,骨子里有陕西省人执拗、认真踏实的性格。

谈新书:写活林则徐

正观新闻:继《国之大臣:王鼎与嘉道两朝政治》后,历时八年,您的《清风之华:王杰与乾嘉两朝政治》正式出版,以清代中叶名臣王杰为引,展开一幅时代的画卷。后续您有哪些新的研究想法,能否透露一下?

卜键:目前,河南文艺出版社约我写林则徐,这是一个大工程。过往,关于林则徐的文章书籍很多,但真正把林则徐这样的一个形象放在复杂的局面下,把人写活,是不容易的。

正观新闻:从事多年学术研究,您有什么好的习惯吗?

卜键:我还在大量读书,加上实地考察,以加深对这位前代英杰的认知。



统筹:石闯 李记波
编辑:王亚平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