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黄河第二大支流的汾河水,自这片15.67万平方千米的辽阔土地上穿流而过,形成世界上最大最早的农业起源中心之一,也造就了山西以面食和老陈醋为代表的独特的饮食文化。

“为什么山西老陈醋不是简单的酸,而是口感醇厚、绵酸香甜?关键还是在于陈酿的步骤,也就是我们所说‘夏伏晒,冬捞冰’天然酵化、去芜存菁的过程,至少经过一年以上的陈酿,才能被称作是‘山西老陈醋’”

东湖醋园,刘地/图

走在古香古色的美和居醋坊,山西老陈醋集团有限公司精酿车间主任李江将陈酿过程娓娓道来,边讲解边向记者介绍着精酿工艺。

作为山西省第一家动态展示传统与现代老陈醋生产工艺流程和老陈醋历史文化内涵的公司化、工厂化博物馆,只是临近东湖醋园的产业园区,浓郁的老陈醋香便扑鼻而来。

2012年1月31日,“山西老陈醋酿造技艺”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知醋、研醋、食醋到如今的全方位应用醋理疗,山西老陈醋集团正以全新的“醋大健康”的理念扬帆起航,衍生出醋泡黑豆、黄豆、花生,老醋芝麻糖、老醋元宵、醋心巧克力等特色产品。

东湖醋园,刘地/图

一口老缸,一壶陈醋,寄寓着数代人的风雨艰辛,传承着近百年坚守的酿醋匠心。

“刀削面、臊子面、抿尖、剔尖、莜面栲栳栳……”山西面食博物馆文化总监李昆向记者介绍道,“山西面食技艺代代相传,目前统计到的面食种类就有1963种,烹饪方法15种,相关技法50余种。”

山西的面食文化像一棵大树,2000多年的沉淀与生长,让它深深扎根在民间的沃土里,流传不息。“一样面百样吃、一样面百样做、一样面百样卤”的口号背后,更是代表着山西人民的“浓浓家乡味,悠悠故乡情。”

山西面食博物馆,刘地/图

“游客了解一座城市,通常是从赏美景、尝美食开始,一碗面,是山西味道,也是山西标识。”2024年2月27日,太原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上,太原市政协委员唐新宇建议,“我们要在太原市打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山西面食文化一条街,可以成为吸引游客打卡的好去处。”

从面到醋,从晋到唐,山西太原深厚的文化,赋予了旅游极为丰富的内涵,太原书写着自己独特的画卷,在历史的滔滔长河中,留下独树一帜的味道与记忆。

山西面食博物馆,刘地/图

正观新闻记者 刘地 宋莹玉/文 刘洋 樊凯丽/视频

策划:李韬

统筹:安学军 石闯 赵柳影 王琳 刘瑶 岳垚

执行:王艳明 肖理心 金鑫 刘地 李丽君 梁宸瑜 宋莹玉 张晓璐 程帅星 刘小涛 刘洋 朱昭宇 谷佳锡 张宇航 安璐 汤般若 张丹御翔 李倩 于晴 景若曦

美编:夏普


编辑:宋雨馨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