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上午,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为见义勇为人员出台的一系列优待政策。根据相关规定,见义勇为人员参加高考的,可在基础成绩上加20分进行投档;因见义勇为死亡和伤残人员的子女在报考市属院校时,同等条件下将优先录取。(6月10日《北京日报》)

见义勇为人员高考加20分投档,这一政策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据了解,此次北京为见义勇为人员出台优待政策,是为大力弘扬见义勇为精神,这一出发点无疑是好的。但优待政策与高考加分挂钩,也让不少网友质疑,如此加分是否合适?会不会影响教育公平?

事实上,这并不是北京首次将见义勇为列为高考加分项目,早在2014年,北京就出台了类似加分政策。此外,浙江、四川、辽宁等地也有过类似高考加分项。然而近年来,在教育部缩减?考加分项的政策下,各地已陆续撤销该加分项目,北京也于2015年将见义勇为加分项由20分降为5分,并于2019年取消。如今北京重新将见义勇为列为高考加分项目,显然不符合为高考加分政策“瘦身”的趋势,引发争议也就不奇怪了。

不可否认,见义勇为行为应当得到褒扬,素质教育也要求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但高考毕竟是选拔专业人才的考试,将见义勇为等道德行为纳入加分范围,恐怕并无必要,不但会对高考的公平性造成冲击,也可能引发造假等现象。此前体育、艺术等能够量化的项目纳入高考加分范围,尚有注水、造假等情形出现,见义勇为一旦被列为加分项,恐怕会有更大的操作空间,很难不引发家长和学生的焦虑。

更何况,高考加分相当于鼓励未成年人见义勇为,这本身就值得商榷。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即使要见义勇为,也应该量力而行,以确保自身安全为先。而将见义勇为与高考加分挂钩,可能形成政策暗示与鼓励效应,使未成年人作出错误判断和违心选择,因“急功近利”而陷入险境。

归根到底,鼓励和褒扬见义勇为行为,不应该以影响高考公平为代价,更要避免对未成年人造成错误引导。见义勇为是一种自觉,是发乎于心、自然而然的道德行为,如果与高考加分绑定,难保不会导致功利化。增加20分投档不是小事,足以影响考生的前途,产生连锁反应,理应慎之又慎。

其实,弘扬见义勇为的方式有很多,与其和高考加分挂钩,不如多从物质奖励、精神褒扬、人文关怀等层面着手,在不影响公平红线的同时,让见义勇为者得到应有的回报,也让见义勇为成为一种道德自觉。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编辑:王航
二审:陈若松
三审:王长善
分享至

大道至简

在不影响公平红线的同时,让见义勇为者得到应有的回报,也让见义勇为成为一种道德自觉。

2022-06-11 05:57